|
郭建春 职 称: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获奖及荣誉: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电子 信箱: guojianchun@vip.163.com 电 话: 028-83032535 联系 地址: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地点):A406 |
|
|
|
教育背景 |
1988.09—1992.07 西南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1992.09—1995.07 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工学硕士
1995.09—1998.07 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工学博士 |
|
工作履历 |
1998.07—2000.10 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系,讲师
2000.10-2004.10 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4.10—2009.09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教授
2009.10—现在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
|
学术兼职 |
国务院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015- )、四川省第三届专家评议组成员(2014-2018)、能源行业海洋深水石油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15-2019)、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油气储层组副组长(2013- )、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成都分会主席(2015- )、《石油勘探与开发》编委(2014-2018)。 |
|
研究领域 |
|
科研项目 |
【1】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低渗与致密油气藏压裂酸化, No.51525404,2016.01-2020.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页岩油藏网络裂缝导流模型研究, No.51374178,2014.01-2017.12
【3】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水平井压裂设计优化系统,2016ZX05023-001,2016.01-2020.12
【4】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低渗砂岩储层提高压裂裂缝复杂程度工艺技术,2016ZX05005-002,2016.01-2019.12
【5】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页岩气增产改造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2015SZ0003,2015.01-2017.12 |
|
学术成果 |
应用分子结构设计理论,发明了超高温瓜胶和交联剂,建立了以变密度加砂和超高温压裂液为核心的高温、深层油气藏高导流压裂改造技术。揭示了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酸岩反应机理和裂缝转向力学机制;建立了酸损伤破裂压力预测模型;建立了非均匀酸刻蚀导流、酸蚀蚓孔控制的滤失模型,创新了智能转向酸压技术。提出了致密砂岩气藏非连续砂体渗流单元的精细划分方法,创建了非连续砂体水平井压裂优化技术。成果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合作推广等形式在我国环渤海湾、四川、鄂尔多斯盆地等大型油气盆地数十个油气田2000余油气井得到广泛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省部级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24项,出版教材、专著3部,被SCI、EI收录论文70余篇。 |
|
奖励与荣誉 |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6)、万人计划科技创领军人才(2016)、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5)、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0)、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0),首届“四川杰出人才奖”获得者(20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