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18-材料院实验室
网站首页|中心概况|实验教学|第二课堂|大精仪器|虚拟中心|成果展示|规章制度|资料下载
 中心简介 
 中心总体概况 
 申报视频 
中心总体概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中心概况>>中心总体概况


1)中心依托平台

中心依托建设单位—新能源与材料学院,是西南石油大学双能驱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学科专业积淀扎实、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依托“国家新型储能电池与材料”和“国家石墨烯材料”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四川省“能量转换与存储先进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石油和化工行业天然气开发及利用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以及“四川省碳基储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不锈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四川省焊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页岩气水基钻井液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油气田材料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9个实践合作建设基地。同时借助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天然气开发与利用新材料重点实验室能量转换与储存先进材料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新能源材料及技术校级研究中心等多个实践创新平台,以及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等实践平台,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依托材料化学工程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点,能源材料与工程硕士点,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国家级一流课程——“材料分析方法”;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及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及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及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及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省级教学团队在内的多个平台,已建成我省能源材料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

根据能源材料领域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相关特色专业、学科、课程、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按照“管理创新、校企共建、研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改革思路,整合学校教学资源,来加强本科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学校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共建经费2200余万元,对中心的仪器设备和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实验教学中心平台下设4个平台(图1-1),15个特色方向实验室(83个分室)、1个工程训练中心和29个校外实践基地,实验场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成套仪器设备1700余台(套),总值6000余万元。                                           

(2)队伍结构

中心依托的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1人,具有博士学历81人。其中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讲座)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日本JSPS邀请学者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四川省特聘专家10人,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含培育)获得者5人,四川省“百(千)人计划”入选者1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5人,西南石油大学优秀人才7人。拥有四川省“千人计划”顶尖团队1个,“能量转换与储存先进材料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等3个省级科研团队和“油气田与新能源材料”和“氧化物功能材料”2个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

作为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的重要教学力量,本中心拥有一支由68人组成的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7人,博士57人,具有博士比例的占84%,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39人。主任由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德国洪堡学者、日本JSPS邀请学者、四川省特聘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日本京都大学讲座教授周莹教授担任。

(3)中心实验教学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果

目前,中心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9个专业开设58门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开展实验项目155个,其中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占80%,年均受益本科生为3500余人。

中心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改革,以科研促教学,以教改促发展。近5年来,获得各类教学成果奖41项,其中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8项,出版教材17本,其中实验教材8本,自编实验指导书39册,发表教改论文48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创新教学大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参加全国高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获三等奖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其中SCI收录695篇。出版专著12部,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5项,授权发明专利104项,部分成果已经在普光气田、华北油田和大庆油田等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中心建立了学科竞赛常态化机制,学生每年固定参加学科竞赛10余项,成效显著。近年来,中心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金相技能、新材料设计、铸造工艺设计、材料热处理、无损检测、混凝土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有129人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特别是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4项,实现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川省属高校金奖零的突破。近年来,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5项,四川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65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7项。

中心践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理念,支持“优生优培”的培养方案,形成了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工程师资格认证,建立了“学历+工程师资格”的双证培养模式,社会各界给予中心建设高度关注,中心建设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光明网、四川新闻网、网易、中国大学生在线等主流媒体关注并得以报道。

    中心伴随我国能源材料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提出的传统油气田和新能源并重发展的“双能驱动”政策,现已建成为我省能源材料行业,特别是新能源和油气田材料行业内,集教学、科研、实验、实践、培训、学术与技术交流为一体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具有“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定位准确、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改革有效、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管理规范、实验布局合理、教学成果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也为我校相关专业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国内相关高校能源材料实验教学中心示范建设提供了建设模板。

 

版权所有 西南石油大学能源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成都校区)
电话:028-83037420                    邮编:6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