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松蔚、高国良、谢震、任重远:2021-10-10《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导读
日期:2021-10-10
地点:思学楼D507
时间:15:00-18:00
领读人:何松蔚、高国良、谢震、任重远
撰稿人:姚志森
主题:《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0月10日,弘毅沙龙读书会本学期第四次导读由何松蔚、高国良、谢震、任重远四位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篇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考察报告》)进行了解读。
何松蔚老师就《考察报告》的背景为大家作了全面解读。《考察报告》一文先后在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战士》周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汉口《民国日报》、《中央副刊》、《湖南民报》刊发。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由广东开始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到全国,湖南成为农民运动的中心,毛泽东为了回应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专门写作此文。何老师还对毛泽东当时面临的情境作了具体分析,并就《向导》编辑如陈独秀、彭述之等人当时的影响作了说明。
高国良老师就《考察报告》的内容进行了系统串讲,高老师认为,不能简单地从经济角度或者农民所涉及的利益角度去分析《考察报告》一文的内容。《考察报告》中的分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站在大的历史纵深当中,从不同的视角和逻辑去分析其中的问题。高老师随后对《考察报告》后半部分也即毛泽东对农民斗争经验的总结——“十四件大事”作了阐释,使大家对于湖南农民运动的具体展开形式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谢震老师从马克思城市生态理论角度对《考察报告》中的“农民诸禁”进行评论。他从城市变迁过程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正义”的科学的城市规划者与即将被拆迁的“钉子户”之间的现实矛盾出发,指明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左时,如何从历史的角度辩证地看待这种利害关系。随后,他又以传统民俗——花鼓为例,结合近现代民间花鼓的历史,生动分析了禁止花鼓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谢老师的解读提供了一个解读《考察报告》的全新角度。
任重远老师从追溯毛泽东思想的渊源出发,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共通性作为解读重点,以《经世致用与实事求是——一种对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解读路径》为题作了主题报告。他强调解读此文不仅要有大纵深即历史语境,还要有宽频谱即多角度。任老师从“实事求是”这一词汇出发,将其与湖湘文化中的经世致用精神相联系,进而引出毛泽东的社会调查方法。任老师对湖湘文化的独到阐发,为更加深刻地理解《毛泽东选集》作出了良好铺垫。
四位老师的发言从多种维度对《考察报告》作了精彩解释,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满心期待下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导读活动。
参会老师:崔发展、任重远、高国良、谢震、何松蔚、彭雪华、郭玉秀、张含梅、向楠
参会学生:王智、王凯宗、姚志森、夏昕怡、殷思淇、胡诗咏、彭晴楠、胡怡然、马红、王桢、扈帅军、马艳平、庞明珠、谭秀南、陈潘、李子君、徐帆、黄宇航、李香燕、鄢若芸、杨宇思、何佳、廖璐、李卓、罗思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