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级)

    发布日期:2022-08-30 作者:徐强    编辑:包治国    审核:    点击:[]

    (学科代码: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教学,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一级学科,担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学理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要遵循学科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规律,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和内在关系的把握和研究,努力提高学科质量和水平。

    一、培养目标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严谨学风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在本学科上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恪守本学科的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成为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宣传和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向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20年)》,结合学院人才培养实际情况,设置以下四个学科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方向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方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在分别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重点把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揭示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从总体上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认识社会现实和历史问题。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及当代价值研究。

    方向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本方向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特别是研究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的学科方向。该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重点展开。主要研究领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代表人物的思想和著作研究、能源开发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建设研究。

    方向三:思想政治教育。本方向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本质和规律,以期教育和影响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方向四: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本方向是系统研究近现代以来中国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探索社会发展道路,并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共产党建设历程及其经验研究、川籍革命家的思想及影响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研究。

    三、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获取学位,要在基本知识、基本素质、基本学术能力、学位论文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1.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方面,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了解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及流派;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基本规律及所形成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问题;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科学方法。了解能源与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了解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征;能够较好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研究和分析现实社会问题。

    2、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积极进取。

    (2)学术道德素质

    坚持正确的理论立场,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恪守学术规范,遵纪守法。严禁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严禁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注释,坚守学术诚信,杜绝一切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3)专业学术素养

    尊重客观事实,保持严谨的学术作风,具有科学精神和批判意识,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术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较为浓厚的学术兴趣,能认真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有比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善于在学术讨论中得到启发和提高。能将所学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人文素养

    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将做学问、做事、做人相结合,具有正直诚信、追求真理、求真务实、勇于探索、严于律己、团结合作的品质。

    3.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真实而丰富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养成学术思考的兴趣,具备独立的学习能力,掌握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掌握文献资料的收集、归档、整理方法,能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有学术研究成果做出客观评价,总结前人已有的学术贡献和未竟工作,了解学术前沿和热点,较为全面地掌握本学科学术发展现状,同时有较为宽广的研究视野。

    (2)科学研究能力

    在较为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能提出学术问题,能明确学术领军人物的思想和观点,合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在严格遵循学术规范的同时,运用规范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学术见解,并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解决方案。在负责导师指导下参与课题、项目研究,并能科学设计调研问卷,深入基层展开社会调查,最终撰写调研报告及学术论文。

    (3)实践能力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备在所研究领域进行调研考察的能力,能够依托导师课题、研究生科研项目等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能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挂职锻炼、教学实践、社会调查、科研实习等实践活动。

    (4)学术交流能力

    具备与学术界切磋交流、互助学习的意识,善于以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口头讲授的方式,清晰、正确地表达学术观点,积极展现学术成果,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学术会议、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活动。

    (5)其他能力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熟练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具备一定的网络技能;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4.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选题,选题应符合学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或者结合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需要,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实践价值,力求和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接轨。论文选题确定后,将由专家组成审核小组审阅研究生开题报告。

    (2)论文基本规范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总体上应做到主题集中、鲜明;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谨;引用数据资料翔实、可靠;基本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力;文章结构合理,文笔流畅,研究方法科学,书写格式规范,做到引用与注释规范、成果呈现规范、学术语言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学术评价规范。

    (3)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应在负责导师及导师组的集体指导下独立完成。注重学术论文质量,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力求在本学科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答辩以及学位授予的具体要求,详见学院关于研究生培养的具体实施细则。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学术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符合条件可2年毕业,学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

    2.培养方式

    (1)本学科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每位研究生的学术兴趣,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和制定培养计划,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提交。同一研究方向的导师组成导师组,配合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

    (2)本学科对研究生的培养侧重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以课程学习为平台,引导研究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同时,鼓励研究生参与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参加我院“弘毅沙龙”定期举办的学术论坛,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院级研究生开放式基金,着重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通过科学研究更深刻的领会课本知识和学科理论。

    (3)本学科在软硬件方面为研究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提供保障。为壮大研究生导师队伍,本学科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等因素,实施硕士生导师动态管理体制,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本学科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并组成专家小组,建立了课程体系优化机制,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教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五、培养环节

    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环节包括课程学习、社会实践、论文撰写、中期考核分流和预答辩等。

    1.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主要包括:基本素质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以及对部分学生开设的补修本科主干课。课程教学采取教师讲授、主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课程考试以笔试和结业论文为主要形式。

    2.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是其将所学理论联系于实际的培养形式,主要包括参与各种类型的助教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考察活动等。

    3.学位论文

    研究生论文撰写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培养方式。包括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学术期刊论文的撰写。其中,研究生学位论文培养过程的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预答辩和论文答辩。学位论文通过答辩方能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论文预答辩。保证毕业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质量,每年的3月底或4月初举行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专家评委组由5位相关学科老师组成预答辩委员会,指导老师不参加其指导学生的预答辩工作。主要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预审,对论文的立论依据、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手段、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和结论等做出评价。硕士学位论文应全部完成,经导师审查同意,并通过抽检合格(重复率低于15%),方可参加预答辩。预答辩时提供已经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并进行汇报,再回答评委相关问题。预答辩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研究方法、创新点;研究结论和存在的不足。专家评委组根据研究生提交的学位论文初稿和答辩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给出预答辩结论。预答辩合格者,论文经完善、定稿并由导师审查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送审;预答辩基本合格者,需对论文进行必要的修改,经导师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评审,并须同时提交修稿报告。预答辩未通过者,论文需充分修改至少半年或以上,并经导师审查通过后在本年度9月进行重新申请答辩,答辩通过后方可授予学位。

    4.中期考核分流

    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注重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分流。未通过中期考核者将严格按照规定延期6个月毕业。

    六、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按照《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本学科课程结构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专业实践课和补修本科课程。(详见附件1:课程设置一览表)

    1. 公共必修课(7学分)

    本学科各方向研究生在校期间必修的公共基础理论课主要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论文写作(1学分)、硕士英语(3学分,未过六级者选修)或硕士应用英语(4学分,通过六级者选修,在高级情景口语、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写作与交流、跨文化交际、英汉翻译实践中选2门)。

    2.专业必修课(15学分)

    本学科各方向研究生在校期间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主要包括: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2学分)。课程选取每一历史时期最能反映马克思主义发展成就的代表性论著,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列经典名著的精神实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进程有一个系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学分)。课程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使学生清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的内在统一性。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2学分)。课程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理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课程,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传播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价值与实践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中国经济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等问题。

    (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该课程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发展过程及内容,总结其历史经验,阐明其发展规律。主要讲授和研讨毛泽东、邓小平、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以及陈云等人的哲学思想、经济思想、党建思想、军事思想与外交思想等内容,以及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科学性、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2学分)。课程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的课程,课程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线,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本质、目标、内容、过程与方法等问题,回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建构适应新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6)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2学分)。课程主要对有关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和系统研究;关注前沿学术动态,追踪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课程开设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和理论的把握更加系统化,提升他们的学术品位和学术素养,为以后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研究奠定基础。

    (7)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与动态(2学分)。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四个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和动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历史观、伦理观及中国化等专题,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前沿发展。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流派等等专题,介绍马克思主义在国外学术领域和实践活动领域的前沿发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正确掌握和处理当代社会问题的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与时俱进地拓展视野,与时俱进地发展理论,把马克思主义视为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在此基础上,准确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成果和实践成果,做社会主义新事业的接班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后继者。

    (8)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1学分)。通过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正确认识一般的教育现象;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理解不同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意识和观念;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关注新时代我国的教育现实,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当前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教育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选修课(12学分)

     本学科向各方向研究生开设专业必选课3门(至少选非本方向专业必选课1门)、跨学科专业选修课2门(至少选1门)、公共选修课2门(至少选1门),每门32学时,2个学分,要求每个研究生选修6门进行学习。课程主要包括当代资本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外德育比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研究、石油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共党史专题研究、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选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专题研究、国际政治经济与能源安全战略研究、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

    4.专业实践课(1学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助教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研究生课堂参与和管理能力,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本院所有硕士研究生需担任我院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助教或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助教。48学时/1学分,在1个学期内完成。助教实践工作职责如下:

    (1)日常学习管理,包括协助教师完成批改作业、批阅试卷等。

    (2)教学管理,根据老师要求随堂听课,并协助老师完成课堂教学。

    (3)组织学生进行研讨答疑、辅导习题等与课程相关的形式多样的活动。

    (4)研究生助教属于教学辅助岗位,不得安排或要求研究生承担本应由主讲教师承担的主讲工作,否则将作为违纪行为并追究主讲教师的责任。

    助教工作评定。应完成助教工作的研究生均需于入学后第一学期在培养计划和选课系统中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课程,第三学期进行助教,结束后提交助教总结报告,第三学期期末录入评定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为担任助教期间的工作表现、课程主讲教师的考核意见及学生评价等。考评结束后由辅助课程的教师打分并录入系统。

    5.补修本科课程(不计入学分)

    本学科向各方向研究生补开本科课程4门(5选4,一年级秋季学期2门、春季学期3门),每门32学时,本科已修者(以成绩单为准)免修,不计学分。课程包括哲学通论、西方经济学、政治学概论、社会学原理与方法、伦理学概论。

    七、学位标准与学位授予

    1. 研究生学位授予申请成果按照学术论文类、学术交流类、科研项目类、各种获奖类、科研著作类和社会活动类进行计分,总分不低于100分。

    (详见附件2:研究生学位授予申请成果分类分项分值对应参考表)

    (1)学术论文类。能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或导师组主要成员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发表在学科认定的人文社科中文期刊的论文,分A、B、C、D四个等级计分200、160、90、80/篇,此项成果累积计分不低于80分。

    (2)学术交流类。在学科认定的国内外国际会议作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分A、B、C、D四个等级计分40、20、10、5/次。或参加学科认定的国内外国际会议,计分3/次。此项成果累积计分不超过40分。

    (3)科研项目类。主持学科相关院级以上课题项目,分A、B、C、D、E五个等级计分40、30、20、10、5/次。参与导师所主持的课题项目并承担一定工作量(不少于1万字)计分5/次。此项成果累积计分不超过40分。

    (4)各种获奖类。参与学术科技竞赛获奖、科研成果获奖等,分A、B、C、D、E五个等级计分60、40、30、20、10/次。此项成果累积计分不超过40分。

    (5)科研著作类。能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A级出版社出版著作,40分/部;能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B级出版社出版的著作,30分/部。其他身份参与在国内A级出版社出版著作(不少于2万字),10分/部;其他身份参与在国内B级出版社出版著作(不少于1万字),5分/部。此项成果累积计分不超过40分。

    (6)社会活动类。参与学校及学院助研、助管、助教工作、参与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分别计分10/次。此项成果累积计分不超过20分。

    2.本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需修满至少36个学分方可申请论文答辩,学分不够者需延期答辩。

    3.本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方可申请学位授予。

    八、方案使用

    本方案自202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附件1:课程设置一览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2022版)

    课程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秋季1

    春季2

    秋季3

    公共必修课

    S22221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所有方向必修

    (≥8学分)

    S22221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选)

    18

    1



    S2222111

    硕士英语(未过六级者选修)

    72

    3


    S2222105-

    S2222108

    硕士应用英语(通过六级者选修,在高级情景口语、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写作与交流、跨文化交际、英汉翻译实践中选2门)

    72

    4


    S2222110

    论文写作

    18

    1



    专业必修课

    S030520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36

    2



    所有方向必修



    15学分)

    S03052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36

    2



    S03053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36

    2



    S030530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

    36

    2



    S0305303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36

    2



    S0305304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

    36

    2



    S0305306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18

    1



    31000012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与动态

    36

    2



    选修课


    专业

    选修课

    S0305406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32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向

    必选本方向专业选修课,任选至少一门非本方向专业选修课。

    (≥8学分)

    S030540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研究

    32

    2



    S0305409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32

    2



    S0305407

    中共党史专题研究

    32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

    S0305413

    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选读

    32

    2



    S0305411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研究

    32

    2



    S0305410

    石油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32

    2



    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S0305411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研究

    32

    2



    S0305412

    中外德育比较研究

    32

    2



    S0305407

    中共党史专题研究

    32

    2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方向必选

    S0305413

    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选读

    32

    2



    S0305416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专题研究

    32

    2



    跨学科专业选修课

    S0305401

    国际政治经济与能源安全战略研究

    32

    2



    所有方向至少二选一

    (≥2学分)

    S2222222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32




    公共

    选修课

    S0305405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研究

    32

    2



    所有方向至少二选一

    (≥2学分)

    S0305417

    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

    32

    2



    实践环节

    P0305101

    思想政治理论课助教实践

    48

    1



    所有方向必修

    1学分)

    补修本科

    课程

    -

    哲学通论

    32

    -



    所有方向至少五选四。本科已修者(以成绩单为准)免修,不计学分。

    -

    西方经济学

    32

    -



    -

    政治学概论

    32

    -



    -

    伦理学概论

    32

    -



    -

    社会学原理与方法

    32

    -






    附件2:研究生学位授予申请成果分类分项分值对应参考表

    研究生学位授予申请成果分类分项分值对应参考表

    序号

    成果分类

    分项级别

    分值

    备注

    1

    学术论文类

    A级:发表在人文社科南大核心期刊上的论文

    200/


    B级:发表在人文社科北大核心期刊上的论文

    160/


    C级:发表在人文社科普通本科高校学报的论文

    90/


    D级:发表在人文社科普通期刊上的论文

    80/

    此项成果累计计分不低于80

    2

    学术交流类

    A级:在学科认定的境外国际会议作大会报告、分会报告

    40/


    B级:在学科认定的国内外国际会议作大会报告、分会报告

    20/


    C级:其他国内会议作大会报告

    10/


    D级:其他国内会议作分会报告

    5/


    参加在学科认定的国内外国际会议

    3/

    此项成果累计计分不超过40

    3

    科研项目类

    A级:国家级

    40/


    B级:省(部)级

    30/


    C级:市(厅)级

    20/


    D级:校级

    10/


    E级:院级

    5/


    参与导师主持的课题项目并承担一定工作量(不少于1万字)

    5/

    此项成果累计计分不超过40

    4

    各种获奖类

    A级:国家级

    60/


    B级:省(部)级

    40/


    C级:市(厅)级

    30/


    D级:校级

    20/


    E级:院级

    10/

    此项成果累计计分不超过40

    5

    科研著作类

    A级:国内A级出版社出版著作

    40/


    B级:国内B级出版社出版著作

    30/


    6

    社会活动类

    参与学校及学院助研、助管、助教工作

    10/


    参与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

    10/


    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

    10/

    此项成果累计计分不超过20

    说明:1)各类论文、著作、获奖须出示成果、证书等原件。(2)学术交流、社会活动类须提供会议邀请函、负责单位开具的证明及照片等证明文件。(3)参与导师主持的课题等须由导师出具工作量证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