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学院快讯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李存山教授做客弘毅沙龙

    发布日期:2016-01-05 作者:张培高 崔发展    编辑:胡仲成    审核:    点击:[]

    20151230日晚上七点半,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李存山教授做客弘毅沙龙,做了一场主题为“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小飞院长主持。

    鸦战以来,中国遭遇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李鸿章语),而“中国向何处去”随之成为国人关注的中心问题。在文化上,这一问题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向何处去”。李教授主要针对这个问题展开分析。

    李教授首先分析了当前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李教授列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的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话。201311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孔子研究院时说:“我到这里来,到曲阜,到孔子研究院,就是体现中央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决心,“我这次来曲阜就是要发出一个信息: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如,20142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那么,在新时代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李教授认为关键在于“通古今”。所谓“通古今”,就是要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常”与“变”,“常”就是文化发展的继承性与连续性,“变”就是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和创新性。通过引述《论语·为政》中的“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李教授认为“损益指的就是变革性、阶段性,则是指继承性、连续性,而“百世可知则揭示出文化发展的规律就表现为“常”与“变”的辩证关联之中,而这一点早在张岱年的《道德之》(1933年)、《西化与创造》(1935年)等文中有明确论述。如果不理清这一点,就很难正确对待传统。比如针对张之洞在《劝学篇·明纲》中所说得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李教授提到自己在《反思儒家文化的常道》一文中对这一论点有专门的反驳,在他看来,张之洞实则并未认识到所谓三纲五常只是汉儒之“变”,而非自先秦以来的儒家之“常”。此外,李教授还提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缺陷正在于它只讲文化之“变”,而未讲文化之“常”。

    李教授指出,以儒家文化而言,真正的“常道”应是在先秦儒家与秦汉以来儒家那里所一以贯之、具有根本的普遍意义的道理、理想,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那些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原则或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渊源。”李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可以说是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之“常道”的一个精辟概括和表述。而“变”就是要实现文化发展的“新命”,诚如冯友兰所提出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那儒家的“常道”如何在社会主义社会发挥其现代价值,即儒家“常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结合呢?李教授认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中,有16个字源自中华优秀传统,其他8个字则体现了西方文化传统,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通古今”的一面,又体现了“汇中西”的一面。李教授由此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汇中西之学、立一家之言视为当今知识人的文化使命。

    以文化的“常”与“变”理论为依据并用“新三字经”的形式加以分析。仅“重民本”为例。李教授认为“重民本”包含以下意思:“天聪明,自我民。天明威,亦自民。民之欲,天从之。天生民,非为君。天立君,以为民。民为贵,君为轻。国之本,固自民。由禅让,到世袭。由封建,到集权。秦立制,汉承之。两千年,史可鉴。由帝制,到共和。自民本,兴民权。崇自由,依法治。吾中华,命维新。”其中的“处我民”、“固自民”等为“常”,而“民权”、“自由”和“法治”则为“变”,但在此,无论“常”与“变”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座结束后,李教授详细回答了部分师生的提问。最后,张小飞院长对此次报告会作了精彩点评,勉励在座师生认真体会李教授的治学态度与所讲内容,并在今后的研究中努力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以此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化。

    【报告人简介】李存山,北京市人,1978198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和研究生,获哲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审、副总编辑。现为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1986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中华文化通志•哲学志》、《为秦开帝业的改革家——商鞅评传》、《智慧之门•老子》、《中国传统哲学纲要》、《气论与仁学》等。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学术月刊》、《光明日报》与《人民日报》理论版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多篇。


    李存山 教授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