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离退休工作处>>老有所为>>银龄风采>>正文

李士伦:人生何所求 尽在教育事业中

发布时间:2011-10-27    撰稿:未知    编辑:admin    审核:  来源:

  “教师是石,激发智慧之火;教师是火,点燃心灵的灯;教师是灯,照亮前进的路;教师是路,通往成功幸福;教师就是教师,教师是一个大写的人。”这是我的学生杨川东在离校前送给我的一首小诗。这首诗是我前进的动力,让我不辱使命,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当人民教师五十年,虽然这个职业很清贫,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教师这份职业的崇高性、创新性、趣味性、稳定性和挑战性。
  我认为,人生意义欲何求,尽在知识学习中;人生意义欲何求,尽在努力奉献中;人生意义欲何求,尽在教育事业中。
  教书必先做好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学习已经由向单个老师学习,向单个书本学习逐步扩大到向传媒、网络学习,但是老师的传道任务是不可替代的。教师的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操时刻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是悄无声息的,是潜移默化的,会影响学生的学术道路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人生道路。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有深刻的爱,爱祖国、爱生活、爱教育事业,特别是要爱自己的学生。要用一种社会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学生,相信青出于蓝一定会胜于蓝,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的发展。教师不能当“学霸”和“学究”,要和学生打成一片,真正的理解学生、爱护学生。
  教师精湛的业务素质关系到学生学业的成败。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该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宽广的视野,高的科技水平和能力,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某个领域内能处在学科前沿。要达到这些要求,需要不断勤奋学习,吸取知识。也许有那种做什么都一学就会的天才,但在我眼里,勤奋就是天才。
  教师要具有超前意识,勇于开拓创新。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得来的。我多年在教育岗位上的经验让我总结出了教学的两大忌:第一是“灌输”式,即对学生缺少启发的教学模式;第二是有了多媒体,讲课变成了现代技术条件下的照本宣科,老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我觉得老师要站好讲台、站稳讲台是不容易的,要有对教学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1] [2] [3] 下一页

上一条:李士伦教授等编著的《天然气工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 下一条:浓墨重彩写人生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