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获奖励:2018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李年银、赵立强、陆小兵、杨欢、杨玲智、王勇、邓志颖、杜娟、齐亚民、宋昭杰、刘平礼、罗志锋、王尔珍、罗跃、隋蕾
主要完成单位: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长江大学、宁夏朔光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安实得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我国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发现了大批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的油藏,加快该类油气藏开发,是长庆油田实现持续稳产的根本保障。目前国内外在开发高、中渗透以及低渗透油藏过程中,形成了很多适应、经济、有效的工艺技术系列。由于特低-超低渗透油藏的岩性更致密、孔喉更细微、应力敏感性更强、物性更差,开发难度更大,利用传统开发技术,很难建立有效驱替系统,开发效果不理想,特低-超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一直以来是石油开发的世界级难题。对于长庆油田特低-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也是如此,尤其是注水开发上,先天储层条件差,水敏、速敏、压力敏感特征明显,普遍存在高启动压力梯度,导致有效驱替压力系统难以建立,注水井欠注问题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藏的开发效果。
项目聚焦长庆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岩性致密、渗透率低,地层易受伤害,注水井降压增注难度大,以及地层微裂缝比较发育,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导致开发中平面、剖面矛盾比较突出,水驱波及体积小,驱油效率较低等技术难题和挑战,按照“持续基础研究、形成配套技术、拓展研究成果、规模化应用实践”的总体技术思路,通过理论创新、材料研发、工艺优化、设备研制和软件开发等攻关,取得以下关键技术突破。
1、研发了低伤害、深穿透、储层自适应的智能酸液体系,研制了集供电、泵注、储酸、监测、运输于一体的在线注入装备,形成了实时调参的在线酸化增注技术,简化了施工流程,实现了特低-超低渗油藏注水井低成本、快速解堵;
2、研发了具有液-固-液相态转换特征的自清洁化学暂堵剂和系列抗盐型调驱剂,研制了定向井小水量分层剖面调整关键工具,形成了注水井动态解-调联作技术,显著提升了注水驱替效果;
3、提出了基于多参数、可量化的吸水剖面分类分级方法,开发了注水井解-调井层选择软件系统和酸化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为工艺技术方案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成果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11件、登记软件著作权12件,发表论文62篇(其中SCI和EI收录20篇),出版专著3部。研发了3套新配方,研制出3套装置,开发了4套软件,形成了4项关键技术。该成果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注水井动态解-调联作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三年来,成果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规模化成功应用了2632井次,平均措施有效率91.5%,累计增产22.4万吨,新增利润2.1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广阔。项目有力推动了特低-超低渗油田降压增注及剖面调整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特低-超低渗透油气藏开发,保障长庆油田5000万吨持续稳产。
聚焦特低-超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技术难题和挑战,形成系列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