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特色平台 |正文

特色平台

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7日    作者:    编辑:陈梅    审核:    点击:[]


成果完成人:庄稼、周莹、李星、武元鹏、林元华、李海敏、张骞、黄韵、王芳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2010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含我校在内的15所高校,举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如何培养适应国家能源战略的创新人才,我们面临四个挑战:

      第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此前无开办先例。怎么定位和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才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

      第二,课程是支撑培养方案的基石,怎么设置课程和提高课程与人才未来发展的相关性?

      第三,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师资队伍,才能保障人才培养过程顺利推进和人才培养机制良性运行?

      第四,搭建一个什么样的实践平台,才能既保障教学,又支撑教师的科研,使创新培养机制有效形成和落实?

      经调研和剖析专业内涵,找出不同种类新能源在材料、器件方面所具有的学科共性,认识该专业与社会和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和可持续性。2011年依托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综合改革” 项目,经六年多的专业构建和实践,获得如下成果:

      (1)落实培养人才的定位,制定了“具有新能源产生、转换、储存科学思想、材料与器件结合意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科学素养高、富有创新精神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

      (2)构建了4个课程模块结构的培养体系。在确保人才厚基础的前提下,解决学时有限、知识门类多的矛盾,将独立的10门专业课程整合为“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储存材料与器件”2门课程。凝炼知识,剔除原多门课程中的重复内容,出版了两本教材。

      (3)建立起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师资队伍。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70%具有留学背景,建成光催化、光伏、储能三个学科方向支撑的教学科研团队,出色完成教学任务,贡献突出学术成果,为学校增添了新学科增长点。

      (4)搭建起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平台,既高效利用了有限经费,更解决了教学科研同时发展的矛盾。有效落实了创新内容和要求,促进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了教师科研的可持续性。

      经构建和实践,率先建立了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内同类专业提供了示范,为培养新能源人才开了先河。

上一条: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基于导师责任制的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范式构建 下一条: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材料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关闭

版权所有 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学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联系电话:028-83037406 邮编:6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