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晚,由我校科研处、法学院共同主办的关于“社会工作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讲座在思学楼B209举行,我校特别邀请到了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博士杨明宇、社会学博士兄弟陈涛、陈锋与我校师生共同探讨国际和本土背景下的社会工作。
据悉,杨明宇、陈锋、陈涛分别从社会工作国际视野、本土经验以及两者的共同结合三个方面展开此次讲座。
杨明宇指出,从国际视野来看,社会工作既是一种“助人自助”的科学门类,更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还只是一种与慈善事业相联系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而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逐渐演变成具有独特知识与方法的专门职业。他认为,东西方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存在差异:西方遵循以人为本,并通过法律约束;东方则是人的神话,道德超过法律,道德为最大约束。
陈锋认为,中国大陆社会工作的发展较英、美等发达国家起步晚,正处于蓬勃时期。在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中国,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是促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服务内涵与模式创新、民间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必须掌握和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方法与技巧,先从改变自己做起,进而影响他人,改变世界。
陈涛强调,社会工作的性质取决于本国的文化背景,各国社会工作的性质不同主要是文化差异造成的。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需以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为背景,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同时,陈涛认为社会工作者要先学会成为一个造梦者,进而成为一个陪伴者,最终成为与人同心的同行者。
讲座现场,对同学们所关心的国际与本土环境下的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这一问题,杨明宇、陈锋、陈涛分别做出回答。杨明宇认为,国际环境下,社会工作将会趋向于欧洲化,政府与企业将会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社会工作;陈锋认为,宏观与微观的社会工作模式将会共同作用、共同发展;陈涛则认为,社会的发展将会促进社会工作新管理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效率化、人性化。
“听了三位老师的讲座,我对社会工作专业有了新的认识:社会工作是实现‘小我’到‘大我’的转变,是人与人、人与环境关系维护的纽带。”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刘佳说。(大学生全媒体中心 文/宋雨飞 图/李林娟)
相关链接:
陈涛:社会学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工师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干事,中国社会学会及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社会福利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社会学会理事,中华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顾问,西南石油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客座教授、西南石油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
杨明宇: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广州市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等社会兼职。
陈锋:社会学博士,现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农村社工专业委员会、灾害社工专业委员会、民族社工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中心研究员,成都市社会工作专家库成员,成都人才发展促进会专家。西南石油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