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同学们应珍惜大学青春时光,努力改善自身条件,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12月15日,校党委书记孙一平为我校500多名师生做了一场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与政策报告。
孙一平主要从“当前形势:就业竞争增大与就业利好增多并存”、“原因分析:毕业生能力素质是就业最关键因素”、“治本之策:必须坚定不移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个方面进行了宣讲。
“我们要理性看待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不要盲目悲观。”孙一平认为,我们既要看到高校毕业生规模进一步加大,企事业单位有效用人需求有所下降,社会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等叠加因素,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也要看到就业利好增多的方面:中央、省市和学校高度重视,为毕业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经济新常态积极变化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呈上扬趋势。
就业难,难在何处?孙一平分析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毕业生的能力素质是否适应社会需要。
孙一平举例说,不少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而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招聘不到毕业生。因此我们所说的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某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自己理想的职业,而绝不是根本找不到工作。
“市场需求、择业观念和毕业生质量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三个最直接因素。”孙一平认为,除了经济形势等外因,高校毕业生本身其实才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毕业生就业观念与社会实际脱节,二是毕业生能力素质与用人需求差距尤为凸显。
孙一平指出,就业观念老旧,就业期望过高;求职定位不准,职业理想存在偏差;“消极等待”等依赖思想仍然存在,是造成毕业生就业观念与社会实际脱节的三大因素。
在当前中国经济“减速增质”的大背景下,市场需求将更加直接地考验学生就业竞争力。对此,孙一平建议,毕业生除了转变择业观念,不断提升个人的能力素质将成为决定就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
孙一平强调,回归教育的根本,破解大学生就业难,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对大学而言,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就是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这也是学校的第一品牌和第一竞争力。”孙一平说。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要怎么做?孙一平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作了分析。从宏观意义上,就是要主动适应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树立新理念,采取新举措,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能力和视野,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孙一平要求,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培养学院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对用人需求的主动适应,更加注重对知识结构的优化搭建,更加注重对实践技能的有效训练。与此同时,各相关部门也要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学生工作队伍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强化就业竞争力建设,就业工作部门要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双创中心”要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
“破解就业难,除了学校多管齐下外,关键还要靠同学们自身提高就业竞争力。”孙一平对同学们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要做好大学规划,明确职业方向。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大学期间,同学们要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的学习,做好个人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要适应当前形势,提升竞争能力。大学是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希望大家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将来追悔莫及。
三是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要放下“大学生”的身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社会各岗位的就业竞争中去,要坚持先就业后择业,不要期望一次就业终身就业,要准确定位自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工作岗位。
四是要主动选择基层,大胆创业就业。跳出专业看就业,跳出就业看职业,不要完全局限在本专业领域,打开思路多渠道就业,积极到基层、农村、中小企业等一线岗位就业,积极进行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五是要立足长远发展,鼓励升学深造。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或希望在某专业领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同学,学校支持和鼓励大家通过继续深造,为今后的人生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孙一平最后鼓励同学们,国家正在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学校也在想方设法,全力帮助大学生就业,同学们应抓住这一机遇,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调整心态并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校坚持贯彻主要校领导每学期上讲台为学生作报告,上形势与政策课,回答大学生关切的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提升学习动力,明确学业发展方向,做好人生规划。
全校各专业400余名学生代表,学工部、教务处、招就处、双创中心科以上干部,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负责人)、教学副院长参加了形势与政策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