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西南石油大学土建院“将特色带出山村队”实践队队员乘车前往崇州市道明村进行为期两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据了解,道明村在前朝以竹艺驰名天下,但随着竹艺的没落,它变得默默无名。为了重现昔日荣耀和发扬传统技艺,当地村民用现场观摩竹编成品制作、带观光团旅游及现场解说传统文化的策略吸引人们返乡创业,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实践队首先拜访了传统气息浓郁的遵生小院。遵生小院是一所民俗体验馆,在这里实践队不仅可以尝到宋朝的糕点,还可以体验自己动手做中药香包的乐趣,同时能感受最淳朴的生活。道别遵生小院之后,实践队员前往竹编博物馆,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有精美的传统竹编技艺,也有和现代结合的竹编计算机,竹编键盘鼠标,竹编座椅等精美等手工艺品。实践队在参观了精美的工艺品之后又去往竹编制作基地,在这里竹编师傅们正在制作竹编,老师傅们给实践队员们演示了制作竹编的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并且全是手工操作。期间实践队员们也采访到了一位竹编老师傅,老师傅从事竹编事业超过40年。当队员们问及为何选择从事竹编行业时,老师傅说“竹编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而且我从小就喜欢,所以从事了一辈子。”
离开道明村后,实践队的工作并没有结束,队员们根据所调研的内容,所拍摄的图片和视频撰写推文,通过推文来宣传道明村,让更多的人了解道明村,了解传统文化。
通过本次去往道明村的实践,实践队员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也感受到了中国地地道道的文化。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在新旧交替的浪潮中险些被埋没,可道明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结合了新科技后让竹编在新时代重现熠熠光辉。利用乡村特色,反哺振新乡村。竹艺村的乡村振兴思维让队员们受益匪浅,也为队员们踏入社会的工作拓展了思维。(土建院“将特色带出山村队”实践队供稿,杨梓因/文,李跃池/图)

讲解过程

竹编制作现场

队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