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学院快讯

    学院组织师生赴凉山州录制“行走中的思政课”

    发布日期:2023-07-31 作者:罗星,程铭扬    编辑:秦承明    审核:张莉    点击:[]


    响应时代号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育人作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20237月23日,学院思政专业教研室潘昱洲、罗星老师带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乡村筑梦,彰显青春本色”为主题,前往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录制行走中的思政课

    师生团队抵达当日,正值凉山州昭觉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廖宇超同志到三河村视察夏季防火安全工作。廖书记了解到同学们的来意,认为这是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种很好方式,十分支持。他同时语重心长地说道:“西南石油大学的同学们要像你们的师兄李凯学习,毕业后到国家的地方 

     

    廖宇超(左)同潘昱洲(右)在三合村合影

    第二天一早,便开始了紧张的拍摄工作。7月底,正是酷暑难耐,高原紫外线格外强烈。团队从三河乡村振兴教育点到三河村旧址,汗水挥洒在三河村的个角落。团队学生程铭杨指着自己湿透的后背说道:我们只是来拍个视频就这么狼狈,可以想象全国基层干部在开展乡村工作时的艰辛!”

    拍摄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村委会拍摄时,由于新增的“彝族儿童”素材十分亮眼,于是增加了该部分的拍摄时长,也就意味着必须减少其他部分。如何编排整段视频?如何使得我们的思政课更有时代性?更符合当地文化特征?团队师生们席地而坐,顺势讨论起来。大家一致认为必须保留这难得的“彝家儿童牵手跳舞”的画面。于是,在现场,在烈日下,马上对文稿进行再创作。

    团队就问题讨论中

    保证视频拍摄的真实性,团队驱车到李凯书记坠崖的崖边进行拍摄。师生们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是场记和杂工。扛着拍摄工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更加感叹脱贫攻坚的不易。团队学生刘琪琪在打光时不慎跌倒,大家都劝她歇一会。她摆摆手说:“比起基层工作者的辛苦,这算什么?既然都来到这儿了,就应该坚持不懈,迎难而上!”

    夜晚,师生们坚持拍摄。11点,整个村子都安静了下来,拍摄还在进行。最后一个镜头,团队精益求精,反复重拍了10余次,终于杀青。

    2021级艾泓希同学:我是团队的主讲人之一,在来三河村前的多次演练中,老师们总是批评我,说我是背稿并没有什么感情。来到三河村后,百闻不如一见,我切身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尤其是新村与旧村的区别让我深深震撼。我的词似乎更顺了,今天录制时,老师也夸我进入角色了。我想,这就是行走的力量。

    2021级程铭杨同学:“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三河村,每次来都能看到村里不一样的变化。这次来,村上的产业全都集中在一处进行管理。短短两天时间,村上来了好几波参观人群,接待游客的餐厅也更加明亮,效率也更高了。说明三河村在不断发展,越办越好!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希望毕业后我也能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一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通过这次课程录制,希望全体思政专业学生更能体会脱贫攻坚的来之不易,除了学好课本知识,更要勇敢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中,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