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全体教师和2022级全体新生前往三星堆博物馆,开展第二届“迷人的材料之文物修复材料”课外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之一。
在综合馆,同学们震惊于古人的生活智慧以及精湛工艺,并拍摄堪称精美的陈列物件。讲解员对三星堆陶器的制作方法进行了介绍,这与本专业后续教学环节《认识实习》中陶瓷材料的制作成型等实践操作紧密相关,为同学们的后期学习奠定了基本认知。
在青铜馆,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青铜人头像、青铜太阳轮,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动物造像以及器件的对称和精美无一不彰显着古人的高超的熔炼与铸造工艺、审美意识和数学基础。讲解员强调,目前对于青铜器物的材料分析表明,馆中的青铜神树等铜文物的主要成分为铜锡铅三元合金,铅的引入不但降低了铜合金的熔点,提升熔体的流动性,同时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柔韧性,能够有效地帮助打造形状和纹饰更为精细的青铜器具。同时由于青铜器形状及特点的差异,三星堆的古人们也选择了不同成分的合金。无论是千年之前青铜器的铸造与成型,还是千年后针对出土文物的分析、修复与保护,均能与本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如《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方法》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够有效激发同学们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最后,学生参观了文物修复中心。修复中心采用开放型工作方式,同学们既可以参观展出的文物,又可以观看修复的过程。工作人员有的在操作电脑,有的手持工具伏案修复。文物修复过程需要用到的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均能与《材料分析方法》的教学内容对应,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还能动手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文物碎片。讲解员也不时地介绍文物修复的一些具体方法,有的用石膏修复的,有的用环氧树脂修复,还有的采用了锡焊的方式让碎片“破镜重圆”,重现原本风采。在青铜器修复时,表面产生的绿色铜锈有的可以保留,有的却必须进行除锈,这则是因为粉状铜锈会加快青铜器锈蚀过程,这一现象也与本专业腐蚀与防护方向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这些均表明材料科学可以渗透在人类生活和历史文物修复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探索多形式教学模式。本次参观活动将课堂从传统教室转移至三星堆博物馆之中,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学习、思考、感受和记录,使学生能够认识材料、理解材料,增强同学们对材料学科的认同感和求知欲。经过这次导论课的学习和引导,不仅能见识三星堆的神秘魅力,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材料科学专业相关知识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材料科学不只为发展创新,同样也为铭记历史,不同的材料性能和制备技术在从古至今人类生活衣食住行不同方面均发挥着独特作用。三星堆的神秘仍然在被挖掘,我们对于材料的探索也将永无止境。(张静 杨鸿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