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正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 石大青年师生用行动作答
来源:学工部   作者:  编辑:向发全  审核:陈俐宏    日期:2020-04-13  访问:

“什么样的青春最动人?”

近日,西南石油大学青年师生在易班、QQ群、微党课直播互动间等平台,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进行了热议,认为回信让石大青年拧紧了思想行动的“总开关”,就像博士生王茂仁说的那样,唯有“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才无愧于“90后”的青春。

入脑:学习样式多,拧紧总开关

在易班轻应用“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活动发起当天,同学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讨论就接近200条。在腾讯课堂、钉钉平台、QQ群、微博、微信等各类在线渠道,同学们以集中学、说事例、谈心得的方式,深入开展了回信学习。

法学院辅导员杨可瀚组织同学们在易班上进行实时讨论学习,“我们将学习搬到线上,党员带头学习评论,带动同学们深入思考回信精神,不断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理学院的同学们则通过签名打卡,抒发自己的学习感悟,“读完回信,我激动万分,我深知这封回信不仅仅是在勉励北大援鄂党员,更是寄语所有中国青年。”2019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唐园说到。

轻应用留言评论


新材院以集体学、共讨论、定计划的方式,通过钉钉以及QQ群等展开了学习讨论。同学们纷纷表示“国之未来在于青年,我们应以实际行动书写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担当。”

在线班会截图


土测院以学习回信精神为契机,组织召开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宣讲会,鼓励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体育学院将学习落地到居家生活当中,推出的居家防疫健身系列视频受到石大师生点赞。

居家防疫健身视频图文截图

学生在线观看学习视频

入心:注入原动力,传递正能量

通过学习回信精神受到启发的,不仅是“90后”,更有“70后”、“80后”和“00后”的师生。

石工院党委副书记姚利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写下这样一段话:“中国青年,体现的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青年勇担使命、冲锋在前,或奋战于一线,或坚守在岗位,或在家乡志愿服务,或用妙笔传递信心……他们是战胜疫情的重要力量,他们脚踏实地参与各项工作,构筑起青春防线。中国青年,终将成为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早在2月10日就返回脱贫攻坚岗位的经管院“90后”教师党员李凯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备受鼓舞。作为学校派往昭觉县的扶贫干部,他表示自己将脚踏实地抓好各项扶贫工作,为夺取2020年脱贫攻坚胜利贡献石大力量。

李凯坚守在防控一线


从疫情爆发至今一直坚守岗位的地科院辅导员欧阳田、电信院辅导员罗静等“90后”辅导员们纷纷表示将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守好一段渠,精耕责任田,向学生传递求真向善的温暖力量,引导学生用青春奋斗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

师长带头发声,“00后”的“新鲜人”也用自己的方式,传递这份责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四川省青马工程学员、机电院硕2018级学生母小琳学习回信精神后,在支部讨论群分享到:“不论是红船精神、五四运动,都是当年的青年一代作为主力军,扛起时代的脊梁,我们也应不负时代召唤,奉献青春力量。”

学生党支部线上集体学习截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2019级刘刚同学作为学校社区志愿者,第一时间坚守在了社区防疫第一线,为社区师生提供帮助。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攻坚克难、锤炼意志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磨难打不垮我们,只会加速我们的成长。”

不少同学更是用行动发声。石工院湖北籍学生张操创作手势舞视频《不放弃》表达战“疫”必胜决心;地科院学子推出音乐短片《期待明天》向战“疫”英雄致敬;艺术学院制作《战“疫”我们同在》视频,电信院、计科院等自制抗“疫”歌曲声援防控一线,都引起师生们的关注、点赞。

入行:勇于亮身份,书写漾青春

青年党员冲在前面,不仅学习发声做先锋,更用实际行动作表率。正如四川省第五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外国语学院团委副书记夏蕾所赞赏的:“我们的石大学子在战‘疫’一线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回应着国家对青年的殷切期盼。”

计科院“90后”学生党员在持续学习回信精神的过程中,牵头组织成立了5支在鄂学生临时团支部,将党支部与临时团支部结对,以党建带团建,让青年党员发挥引领作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思政教育持续“在线”。

计科院开展线上组织生活


“前方‘90后’奋战一线,后方的我们更要夯实战斗力,用党建铸就坚实的堡垒。”化工院党员先锋工作室负责人、“90后”辅导员曾雅清在学院的支持下,围绕“云党课”“云辅学”“云作品”开展“云党建”系列活动,将党建搬到了“云端”。

微党课截图


在青年党员的带动下,同学们如何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书写出大写青春?各地的石大学子,纷纷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疫情期间,一场由石大学子发起成立的“抗疫云防线”活动吸引了省内外11970名高校学子通过声援、倡议、捐赠加入战“疫”行列。这项活动的发起人之一是化学工程与工艺2017级学生党员卿成林。他还将我校学生会联动川音学生会、成医学生会开展了“抗疫情相连,携手祝平安”三校学生抗疫活动,3000余名师生加入到构建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为此,卿成林获得了共青团成都市委“疫情防控高校突击手”称号。

2016年应征入伍的艺术学院“95后”学生党员杨润梅,通过运营400万人的公众号“伞花菌”,联络捐赠物资、开办公益课堂,在战“疫”中绽放别样青春。

而在大凉山深处,来自南充校区财经学院的大四彝族学生阿尔阿合则把课堂搬到了位于西昌市琅环镇不大宽敞的家中,义务给全村孩子上课。

阿尔阿合给孩子们上课


“90后”的奋斗身影,对同辈、乃至“00后”来说,是催人奋发的激励,更是潜移默化的接力。

入校不到一年的土测院2019级湖北籍学生李智在日记中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要努力向‘90后’学长学姐看齐,练就过硬本领,学好专业知识,待学成之日,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谢娜  岳陈军  杨可瀚)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