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仅每天坚持线下13个小时街头巡逻,1200位居民的排查工作,还发起线上“云抗疫阵线”,号召1万余名青年学子,共同抗疫,被共青团成都市委评为疫情防控“高校青年突击手”(全市共20位)。他就是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2017级学生党员卿成林。
除夕前,大家都还在过年的欢乐期待中,而当新冠肺炎爆发,卿成林在电视上看到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坐在乘往武汉列车上的照片时,被这位耄耋之年的共产党员战士义无反顾奔赴一线的形象深深震撼。
听说当一线工作人员人手紧缺,卿成林立即报名四川省宣汉县的疫情志愿服务。

卿成林在进行值班
一时热血容易,长期坚持难。初到石岭社区志愿岗位,卿成林才发现巡逻排查没他想的那么简单:社区一共1200余名居民,80%都是老人,返乡亲属多,组成复杂且未登记在册,排查难度大;而老年人防护意识弱,喜欢聚集热闹;此外,人手紧缺,连他在内,才9名社区工作人员,要负责全社区的巡逻、登记、测温,还要帮助出行不便的老人采购生活用品。于是,每日紧张而又充实的抗疫“十二时辰”拉开帷幕:
早上6点,先进入星罗密布的街巷,把早起遛弯未戴口罩的老人劝说回家;
8点,再挨个门面检查商家店铺是否关闭;
上午10点,趁机喝口水,吃个面包垫垫肚子;
中午12点,和同事交接完班,奔赴下午需排查人员的小区;
下午14点,挨家挨户敲门确认居住人员;
下午18点,完成小区排查;
晚上20点,核对统计数据,做好上报。
……

卿成林深入社区排查
由于当地很多返乡人员是从重灾区回来,防疫风险大、排查面积广,卿成林主动请缨面向这部分居民进行排查。那段时间恰值寒潮,手指长期露在外面,导致干裂流血握不住笔,卿成林就戴个保鲜手套方便握笔,实在冻的不行,就去附近小区门卫那里烤火取会儿暖,待手指暖和了再继续巡逻排查。在他看来,排查就像“排雷”,排掉了所有雷,才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社区、社会的安全。
巡逻夜归的卿成林,有一天突然被奶奶悄悄塞给200元钱,“林子,奶奶听说网上可以捐款给武汉,支援武汉,加上我这份儿心意吧!”
看到平日节俭的奶奶拿出自己的私房钱,他的眼角湿润了,同时,灵光一闪:既然人们都想为武汉伸出援手,作为学校校学生会主席,如果能整合爱心资源,尽快把全校学生会的800多名学生干部拧成一股绳,发挥出石大青年力量,更能够推动防疫工作的开展。

卿成林为社区居民送物资
说干就干。当天晚上,他就发动广大学生会干部策划捐赠,联系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同胞捐献爱心,同时带领大家在线上构建起了“云抗疫青年阵线”。
利用志愿工作倒班时间,卿成林通过“石大青年”官方微信面向全校青年学生发起防控倡议书和承诺书,抗疫防疫手册等,发掘石大逆行者的先进事迹,动员广大同学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争当疫情群防群控的“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同时策划并联系了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医学院,联合开展“抗疫情相连,携手祝平安”三校学生抗疫活动,号召青年学子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1月23日至今,卿成林通过“线下志愿服务+线上召集动员”,双线发力,让志愿者一个个增加,让爱心一份份累积。尽管线上线下忙个不停,让他的假期从三班倒变成了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毫无间断。
2月27日假期结束时,卿成林线下工作时长已累计515小时,排查居民132户,登记人口1200多人,被共青团成都市委评为“疫情防控高校青年突击手”。
开学后,卿成林没有卸下疫情防控的担子,一边居家学习,一边继续组织云抗疫,保证志愿服务不断线。
截至3月底,共有11970名青年学子参与抗疫承诺,500多位石大学生声援加入构建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在他的发起下,我校学生会联动川音学生会、成医学生会开展的“抗疫情相连,携手祝平安”三校学生抗疫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到3000余人。(化工院供稿)

卿成林在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