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岗位建功 >> 岗位竞赛 >> 正文
关于举办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 教学竞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4-04-17] 来源:[ ] 作者:[]  编辑:[季刊]  审核人:[]  点击:[]

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委员会会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四川省教育厅

文件

川工教科文卫〔2014〕17号


关于举办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

教学竞赛的通知

各本科高校、高校工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工会十六大以及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紧密结合,激励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同时,为做好全国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四川参赛选手的选拔工作,经研究决定,举办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下简称“教学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及原则

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能力训练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教学竞赛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态度,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广泛参与和层层择优选拔;坚持注重教学基本功和实际应用能力;坚持程序严谨、规范。

二、竞赛学科和参赛对象

(一)竞赛学科。竞赛设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应用学科三个组别。

(二)参赛对象和名额。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本科高等院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年龄在40岁以下(1974年8月31日后出生)的专职教师均可报名参加。各参赛高校在本校区初赛选拔的基础上,三个学科各限推荐1名选手组队参加省级预赛。

三、竞赛程序与办法

(一)校级选拔赛

由各参赛高校自行组织完成。参赛高校可成立“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本校的竞赛选拔活动(参照附件2)。选拔赛需突出展示教师的竞赛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PPT讲稿及目录等。4月至5月20日为各高校选拔赛时间。

(二)省级预赛

各高校选拔推荐选手参加省级预赛。省级预赛采取送审方式进行,由专家委员会对各高校推荐选手的20分钟课堂教学视频进行评审、遴选。6月18日前完成省级预赛评审工作,并确定参加省级决赛选手名单。

(三) 省级决赛

在省级预赛的基础上,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应用学科三个学科分别遴选前20名选手参加省级决赛。省级决赛采取现场竞赛方式,拟定于7月初在四川大学举行(具体地点、时间另行通知)。

(四)全国决赛

省级决赛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的第一名组成四川省代表队参加全国决赛。

四、主办单位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

五、承办单位

四川大学。

六、竞赛组织机构

(一)竞赛组委会(见附件1)。竞赛组委会负责竞赛的组织领导、巡视和监督工作,研究处理竞赛的有关重要事项。

(二)竞赛办公室。设在四川大学,在竞赛组委会的领导下,具体承担竞赛的日常事务工作。

(三)竞赛专家委员会。由四川省教育厅建立四川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专家库,由组委会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竞赛专家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和仲裁工作。

七、组队及报名

参加省级预赛的各高校于5月30日前完成报名工作

进入省级决赛的各高校组织1支代表队参加,代表队的组成为:领队(含技术指导)1人、进入省级决赛的选手。

报名要求:参加省级预赛选手填写《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参赛选手推荐表》(见附件3),会同本人身份证复印件、竞赛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PPT讲稿及目录(见附件2)等所有材料汇总后,邮寄或交至四川大学(联系方式附后),并做好有关参赛准备工作。报名的同时须提交参加省级预赛选手的20分钟课堂教学视频光盘一式两份[物理介质:DVD光盘;视频格式:MP4(可用风暴影音播放); 视频分辨率:不低于720x576。

提交视频光盘及报名的时间为:5月28日—5月30日下午17点,逾期不再受理。

八、竞赛奖励

(一)个人奖。每个学科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优秀奖若干,由大赛组委会统一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对每一学科排名第一的共3位选手,竞赛组委会按程序向四川省总工会申报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二)优秀组织奖。对竞赛组织工作成绩突出的参赛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若干。条件:根据活动要求举办了选拔赛且覆盖面大、青年教师参与度广;推荐的选手在竞赛中展示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竞赛成绩优秀。

九、经费

参加省级决赛教师的交通费、住宿费由推荐高校承担。省级预赛和决赛的其它费用由主办单位承担。

十、申诉与仲裁

对竞赛结果如有异议,可向竞赛组委会申诉,由竞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仲裁。

十一、竞赛办公室联系方式

(一)有关竞赛组织工作联系方式

省教科文卫工会李多为(028)86121251

四川大学工会陈荣、李林(028)85460716

电子邮箱:jxjs2014@scu.edu.cn

(二)有关竞赛技术内容联系方式

四川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技术咨询)余琪(028)85416757

(三)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地址

四川大学工会(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邮政编码:610065

附件:1.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组委会和办

公室成员名单

2.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实施方案

3.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参赛选手

推荐表

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委员会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四川省教育厅

2014年4月17日

附件1

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组委会和办公室成员名单

一、竞赛组委会

竞赛组委会负责竞赛的组织领导、巡视和监督工作,研究处理竞赛的有关重要事项。组委会人员构成如下:

主 任:王晓都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四川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王 康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

武晓鹏 四川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副主任: 杨成林 四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

黄亚利 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主席

罗中枢 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工会主席

步 宏 四川大学副校长

成 员:丁念友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干

部处处长

杨亚培 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

吉文昌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顾 刚 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副主席

林 红 四川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

张红伟 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

二、竞赛组委会办公室

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四川大学,在大赛组委会的领导下,具体承担竞赛的日常事务工作。人员构成如下:

办公室主任:顾 刚 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副主席

副主任:蔡玉波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

织干部处副处长

宋亚兰 四川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

曾宁波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林 红 四川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

张红伟 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

成 员:李多为 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权益部部长

雷万兵 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办公室主任

刘肖珩 四川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舒 宁 四川大学工会副主席

鄢 澜 四川大学工会副主席

张宏辉 四川大学宣传部副部长

成 春 四川大学学工部副部长

叶 勇 四川大学保卫处副处长

袁 雯 四川大学团委副书记

崔亚强 四川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

杜 江 四川大学后勤集团工会主席

李 娟 四川大学教务处评审办副科长

陈 荣 四川大学工会组织建设科科长

吕海涛 四川大学工会综合科科长

附件2

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决赛实施方案

一、竞赛学科

竞赛学科。竞赛学科分设三个组别:

第一组为人文社会科学(含01 哲学,02 经济学,03 法学,04 教育学,05 文学,06 历史学,12 管理学,13 艺术学);

第二组为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含07理学);

第三组为自然科学应用学科(含08 工学,09 农学,10 医学)。

二、参赛对象及名额分配

各高校按每个竞赛组别各推荐1名年龄在40岁以下(1974年8月31日后出生)的专职教师参加竞赛。

三、竞赛内容及流程

以“上好一门课”为竞赛理念,本次竞赛由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三部分组成,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三者权重分别为15%、80%、5%。

决赛流程为:

(一)选手在报名前必须完成参赛课程20个学时的教学设计和与之相对应的20个教学节段(即20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以下同)的PPT;

(二)所有选手在开始比赛前一天抽签确定本人的参赛顺序;

(三)比赛当天,选手现场抽签确定本人参赛的具体教学节段;

(四)课堂教学竞赛结束后,选手进入指定的教室,在1小时内完成教学反思(提交手写稿)。

四、竞赛内容及方法

(一)教学设计。决赛报到时,参赛教师还需提交以下材料:

1.参赛课程教学大纲的复印件8份;

2.参赛课程20个学时教学设计的纸质汇编本(目录附件,案例见附件2-1)8份,主要包括题目、教学目的、教学思想、教学分析(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学安排等。选取的20个学时必须涵盖该课程2/3以上内容;

3.参赛课程20个学时相对应的20个课堂教学节段的PPT纸质汇编本8份;

4.参赛课程20个教学节段的目录(电子版)。

评委现场评分,成绩在当天竞赛结束后公布。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2-2。

(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为20分钟。评委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语言与教态、教学特色四个方面进行考评。竞赛不安排学生听课,由承办单位组织教师观摩,参赛选手面对评委和观众进行课堂教学。根据各自参赛课程需要,选手可携带教学模型、挂图、激光笔等。评委现场评分,成绩在当天竞赛结束后公布。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2-3。

(三)教学反思。参赛选手结束课堂教学环节后,结合本节段课堂教学实际,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方面着手,在给定的1小时内完成有关本次竞赛的教学反思书面材料(600字以上)。要求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做到有感而发。现场提交手写稿。不允许携带书面或电子等任何形式的资料,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2-4。

(四)注意事项。

1.选手参赛课程的课堂讲授学时不得少于2个学分(含2个学分);

2.所谓“教学节段”,特指课堂教学20分钟所需要的教学内容;

3.选手提交的教学大纲复印件、20个学时的教学设计及与学时对应的20个教学节段的PPT一律用A4纸打印(一式八份),其中PPT每页幻灯片不超过六幅;

4.选手在课堂教学环节以及报名时提交给评委的所有文字材料中不得出现选手姓名、学校和省、市、区等信息。

5.选手得分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评审专家实行实名制。

五、决赛时间、地点及要求

(一)决赛时间:2014年7月初。

(二)决赛地点: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决赛要求:

1.组委会将在比赛前一天召开决赛单位领队及选手会议,并抽签确定选手参赛次序;当天下午开放竞赛场地,供选手调试课件并熟悉比赛环境。

2.参赛报名截止时间5月30日。

报名联系人及电话:四川大学工会陈荣、李林(028)85460716

电子邮箱:jxjs2014@scu.edu.cn

报名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工会竞赛组委会办公室。

邮政编码:610065

附件:2-1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节段

目录(范例)

2-2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教学

设计评分表

2-3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课堂

教学评分表

2-4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教学

反思评分表

附件2-1

目 录

《传播学》教学大纲中基本教学内容共13章,此次教学设计的20个节段分别选自第1、3、5、6、7、9、10、11、12等九章。

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1

选自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一节:传播

2.符号的定义、分类、基本功能………………………………………………2

选自第三章: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

3.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3

选自第三章:符号与意义/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4.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4

选自第五章:传播类型/第一节:人内传播

5.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5

选自第五章:传播类型/第二节:人际传播

6.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6

选自第五章:传播类型/第三节:群体传播

7.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7

选自第五章:传播类型/第三节:群体传播

8.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8

选自第五章:传播类型/第四节:大众传播

9.传播的社会功能…………………………………………………………………9

选自第六章:传播的功能/第二节:传播的社会功能

10.把关人和把关理论…………………………………………………………………10

选自第七章:传播者/第二节:媒介组织

11.报刊的四种理论…………………………………………………………………11

选自第七章:传播者/第三节:传播制度

12.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12

选自第九章:传播媒介/第二节:传播媒介理论

13.“电视人”、“容器人”和“他律性欲望主义” …………………13

选自第九章:传播媒介/第三节: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

14.“使用与满足”理论………………………………………………………………14

选自第十章:受众/第三节:“使用与满足”

15.“传播流”研究………………………………………………………………15

选自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16.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16

选自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17.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17

选自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18.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18

选自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19.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19

选自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20.传播学的经验学派……………………………………………………………20

选自第十二章:传播学两大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附件2-2

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决赛教学设计评分表

选手编号:

项目

评测要求

分值

得分

教学 设计

方案 (15分)

符合教学大纲,内容充实,反映学科前沿。

2


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2


准确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强。

5


教学进程组织合理,方法手段运用恰当有效。

4


文字表达准确、简洁,阐述清楚。

2


评委

签名


合计

得分


注:评委评分可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附件2-3

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决赛课堂教学评分表

选手编号:

项目

评测要求

分值

得分

课堂

教学

80分

教学

内容

32分

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学生的特点

8


注重学术性,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渗透专业思想,为教学目标服务

10

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

3

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内容承前启后,循序渐进

11

教学

组织

32分

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方法运用灵活、恰当,教学设计方案体现完整

11


启发性强,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11

教学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

3


熟练、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4


板书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结构合理,板书与多媒体相配合,简洁、工整、美观、大小适当

3


语言

教态

11分

普通话讲课,语言清晰、流畅、准确、生动,语速节奏恰当

5


肢体语言运用合理、恰当,教态自然大方

4

教态仪表自然得体,精神饱满,亲和力强

2


教学

特色

5分

教学理念先进、风格突出、感染力强、教学效果好

5


评委签名


合计

得分


注:评委评分可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附件2-4

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决赛教学反思评分表

选手编号:

项目

评测要求

分值

得分

教学

反思

5分

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方面着手,做到联系实际、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文理通顺,有感而发。

5


评委签名


合计得分


注:评委评分可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说明:

本届比赛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其计算方式:

教学设计15分+课堂教学80分+教学反思5分=100分

附件3

第二届四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参赛选手推荐表

姓 名


性别


最高学历


出生年月


职称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参加工作时间


身份证号


从教学校


联系电话


参赛学科


组 别


学习工作

简历

(大学开始)


近两年主讲

课程情况


发表教学

论文著作


主持、参与

教学改革项目


教学奖励


所在高校

意见

盖 章

2014年 月 日

所在高校工会

意见

盖 章

2014年 月 日

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委员会 2014年4月17日印发



上一条:四川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 教学竞赛决赛获奖情况通报

下一条: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 教学竞赛的通知


关闭


  • 教工之家订阅号

  • 川工之家APP

  • 联系我们
  •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 邮编:610500
  • 电话:(028)83032230
  • 工会邮箱:gh@swpu.edu.cn
Copyright 西南石油大学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