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老栏目 >> 正文
【教工风采】学生的成长是我工作的动力——记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获得者何雨洋
发布时间:[2018-10-08]   文章来源:[]   点击:[]

    当初因为受辅导员的影响,何雨洋才走上了辅导员的岗位。她告诉自己,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要当好一名辅导员,就要用实际行动换得学生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的心贴得更近。工作以来,何雨洋先后荣获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四川省易班工作十佳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主动“触网”拉近与学生心的距离

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但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何雨洋刚当辅导员时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个学生。

张思成(化名)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逃课,挂科严重。何雨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多次到寝室找张思成做思想工作,都“碰壁”而归,“你根本不懂网游”。

为“治好”张思成的“网游病”,何雨洋主动“触网”,了解最火的几款网络游戏。此后,每次再去找张思成谈心,她都能说上几句游戏用语,她还通过博客、微信等社交平台发表网络文章,谈网游的利弊。渐渐地,张思成体会到了她的良苦用心,逐渐和何雨洋敞开了心扉。经过多次沟通,张思成不再沉迷网游,走出虚拟世界,主动融入班级生活,成绩逐步提升。

主动“触网”给何雨洋的工作带来了灵感。“走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此后何雨洋创新工作方法和理念,把网络当成了自己开展工作的重要平台。2015年,她开始参与建设石大蜂鸣网络文化工作室,致力打造贴近学生生活的网络文化作品,同时通过QQ、微博等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二十四小时在线,成为学生们无时不在、无话不说的朋友,大大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何雨洋不仅在“网上”用心,更是把这种“用心”迁移到“网下”。为了更快熟悉每位大一新生,她特制班级“达人库”,把每位学生的基本信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打印好放在箱子里,时常拿出来翻阅。准备“十佳班级”申报材料她会陪班委熬夜,学生出现家教纠纷她会第一时间带学生到派出所解决问题,学生出现感情问题她会陪学生聊天直到学生睡着……

何雨洋对学生的关爱像春风化雨一般浸润着他们,她也逐渐走进了同学们的心里。过生日时,全班同学会零点准时在QQ群为她送出祝福;教师节时,她会收到写着“洋妈妈”卡片的鲜花礼物;结婚时,全班同学为她录制祝福视频……

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作为一名年轻辅导员,何雨洋总是带着问题进行工作、学习和研究,坚持学习研究与实务工作相结合,用学习研究提升业务水平。她先后主研完成教育部《高校青年自组织管理与引导研究》等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项目2项,公开发表论文9篇,易班课题获批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特色重点项目……

巧用易班 助力学生学习成长

易班的出现让何雨洋与易班“结缘”,也给她的工作带来了新思考:如何让易班成为喜欢网络的96后大学生学习成长的新平台。何雨洋开始围绕易班动起了脑筋。

大一新生刚入校,何雨洋就带领土建院易班工作站学生团队开发了易班轻应用“易晨读”。管理员线上发布任务,提供晨读素材。早上7点,学生通过输入口令开始打卡,完成任务后结束打卡,自动生成打卡记录。她可以实时掌握学生晨读情况,学生可随时查看打卡记录。仅第一周何雨洋带的两个班就有近千人次打卡。

“打卡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为了让新生养成早起晨读的好习惯。”何雨洋说,“易晨读”的使用超过自己的预期,这也给了她更多的动力。她经常带着学生写轻应用程序,很多程序要反复修改。

“开始的时候真的有点‘折磨’,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到很多,成长很快。”土建院易班工作站站长肖林钧说。

她“乘胜追击”,又开发了发掘学生特长的轻应用“测绘名人堂”。在名人堂里,班内同学们可以各施所长:对摄影类感兴趣的可以发布自己的摄影作品,高数英语学得好的同学可以上传自己的笔记……学生勒苦伍牛惹的摄影特长就在这里被发现,摄影作品还获得了“四川省易起迎新年”网络文化节一等奖。

何雨洋以打造易班“轻应用”为突破口,让同学们找到了使用易班的乐趣。她带领团队先后开发了易卡通查余额、易百分查成绩、易点点签到、易投票等十多种易班轻应用,受到学生欢迎。诸多轻应用被校易班推广使用,从学院走向了学校。

依托易班平台,何雨洋构建了“线上+线下班级管理”“课内+课外学习生活”的工作新模式,不仅解决了学生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成长,更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当初她为易班设定的让学生“愿意来、喜欢用、有效果、可持续”的目标。

用心耕耘自然丰收硕果。何雨洋指导的学生彭锦涛荣获四川省易班“十佳优秀工作站站长”称号,土建院易生活轻应用荣获2017年四川省“易班特色十佳应用”,土建院易班工作站荣获2017年四川省“易班特色十佳公众号”,她自己也获得了四川省易班工作十佳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

创新形式 开启特色网络思政教育

学生聚在了易班,留在了易班,如何进一步发挥易班的育人功能,实现思想引领呢?带着这个问题,何雨洋不断进行探索,运用易班这个新媒体作工作平台,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在网络思政教育上走深了一公里。

“一听到思政教育,学生们就有一种逆反心理。要让我们的思政教育有声有色,就不能一味地说教。”何雨洋结合实际工作,在网络思政教育上探索出了自己的“妙招”——网络文化产品:辅导员网文+微视频+主题图文。

每次评奖评优的时候,都会有学生找何雨洋诉说评选过程中遇到的困扰,怎么解答同学们心中的困惑呢?何雨洋及时在易班发布网文《评优还是评“忧”》,用学生喜欢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们正确看待评奖评优,坦然面对得失。第一天点击量就超过了800,很多同学表示深受启发。此后,她又针对大学生宅的问题、大学生活迷茫、职业规划不明等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发表网文数十篇,积极引导同学们的价值导向。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何雨洋创新策划了“90青年微党课”的党性教育专题活动,让学生党员组成易班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每个人围绕梦想、青年等关键词,制作不超过8分钟的微视频,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接地气的讲述形式,一经发布就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支持。

寒假何雨洋也没有让同学们闲着,她给同学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让班级学生通过易班班级微社区发布话题《我在老家过新年,传承家乡老手艺》,讲过年趣事,话地方风俗,传家乡文化。五湖四海的同学通过易班拥抱彼此,拥抱家乡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抓同学们关心的问题、抓重要时间节点、抓热点事件……何雨洋利用易班不仅把网络思政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更有滋有味,做到了同学们的心坎上。

丰富的网络思政教育形式,不仅让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也打破了同学们对传统思政教育的“刻板印象”,“原来思政教育还可以这样做,还可以这样有趣。”

因为在易班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何雨洋先后作为辅导员代表,在四川省全省易班推进会中做汇报交流,在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学),分享网络思政工作案例,在西华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分享易班建设案例。

   “不管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学生的成长成才才是我工作的动力源泉。”何雨洋说,永远保持初心,与学生们一起成长。(


Copyright 西南石油大学工会E-mail:gh@swpu.edu.cn  联系电话:(028)83032230 主席信箱:7596847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