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老栏目 >> 正文
【最美家庭】施雷庭家庭 : 为学 明德 勤勉——新都区最美家庭之平安和谐家庭
发布时间:[2017-05-26]   文章来源:[]   点击:[]

      “明达做人,勤勉为学”,这是施雷庭、朱珊珊家庭所信奉的人生哲理,也是他们家族代代相承的家族密码。在西南石油大学,施雷庭、朱珊珊一家是普通平实的,也是与众不同的。这不仅是因为这一家族的四代人每一代人都有在西南石油大学供职,更因为在所有认识的人眼里,这一家子的石油人都非常的宽厚谦和,达观开朗,做起事来也是勤恳踏实。  

为学 明德 勤勉

以学传家 共谱家族文化基因

施雷庭和朱珊珊,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的一对普通教师。他们的小家庭组建于2006年,第一个儿子出生是2009年。为响应国家二胎政策,他们的小儿子如今刚满一岁。这个家,特别平凡,却也有着特别温暖的故事。

大儿子施恩治刚刚出生的时候,为了让子女安心工作,姥姥姥爷就义无反顾地过来搭手照顾,一边照料孩子,一边照顾同样住在学校的祖父母。而朱珊珊的祖父刘传煜,不仅是西南石油大学建校初期的首批教师,更是一位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师。祖母则担任附属幼儿园园长一职。而朱珊珊的曾祖父则是从一名军医转业到西南石油大学校医院的首批元老。

怀揣着一份耳濡目染的对石油工业的热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梦想,朱珊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南石油大学。在毕业工作时,因为父辈的关系,朱珊珊原本可以走向更高的平台,可她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留校任教。而她现在的很多同事都是在共事多年以后,才知道原来她还是半个学校子弟。

老一辈石油人勤恳踏实、清廉正直、谦和有礼的高洁品格深深烙印在她心里。朱珊珊说,外公和父母都是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求儿女,要“明达做人,勤勉为学”,这不光是口号,更是每位父辈所身体力行的。受这些言传身教的影响,年幼的孩子们便勤学上进,宽厚做人。

如今,朱珊珊的大姨、姨父已从学校的岗位退休,表妹在化学化工学院工作。在朱珊珊家族里,受老一辈人的熏陶,年轻一代都坚守着“以学传家”的家训。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这个家族的文化传承。

朱珊珊的丈夫施雷庭,虽然出生在农村,却也同样接受了最质朴、最宽厚的教育。“要宽和大度,要诚实守信,要踏实认真……”这是小时候施雷庭父母最常提的教诲。

施雷庭与朱珊珊始终坚持陪伴孩子阅读各种课外书籍,拓宽视野,养成终身读书的好习惯。在他们的培养和影响下,大儿子施恩治不仅品学兼优,也获得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甚至小区的阿姨都连连夸赞。都说小朋友不仅懂礼貌、会尊重和关心他人,还是社区的服务小能手。

以德修身 让善行成为习惯

父母对祖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不管是日常的嘘寒问暖,还是病中的端茶送水,施雷庭和朱珊珊,以及他们的大儿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夫妻俩来说,坚持每天抽出时间,陪孩子聊聊校园生活,辅导功课,和父母散散步拉拉家常,已经是他们坚持了十年不动摇的习惯。

从小在和睦有爱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夫妻俩,也潜移默化地学习着父母的相处之道。家庭中没有绝对的对错,更多的是互相的体谅和支持。锅碗瓢盆的日常生活,会有争执和摩擦,但若能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多些沟通和理解,便是家和万事兴。

“以正直为贵、以宽厚为德。”事实上,这样的换位思考、理解包容不仅在对待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都可以多一些善意。朱珊珊说,这么多年几乎很少与人争执,你的内心宽广了,别人也会感觉到温暖。如今,在学校小区里面,几乎大家都知道这个热情开朗,总爱搭把手的让人暖融融的姑娘。

工作之余,施雷庭和朱珊珊也是工会活动积极分子。能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这是他们特别高兴的事。

生活中,施雷庭和朱珊珊一直践行节俭和环保的原则,并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施雷庭说,无论物质生活多么优越,好传统都不能被遗忘,比如勤俭节约。我们把国外的垃圾分类经验教给孩子,现在他已经学会并开始监督周围的人自觉进行分类,在家里也好,外出旅行也罢,孩子都是一个小小监督员。

如今,待人宽容、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维护公共卫生、爱护公共环境、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等等,都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成为了孩子的自觉习惯。在社区帮扶活动中,他们也总是积极带着孩子一起去做些有意义的事。在公益的路上,孩子不仅得到了快乐,也得到了锻炼。

“道德化民春雨润,文明兴国世风淳。”施雷庭和朱珊珊家庭做的似乎都是些平常事,却带给了身边的人无数温暖。他们以德修身,把点滴善行都当成了一种习惯,并传递给下一代。

以勤治事 把教育当作情怀

怀着一份对学校的特殊感情,对石油教育事业的执着,施雷庭和朱珊珊在兼顾好家庭的同时,其余精力几乎都扑在工作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以勤治事”。

参加工作的十来年,夫妻二人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并以自己良好的品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课堂内,他们充分准备,坚持上好每一节课;课堂外,他们毫不推辞,学生的疑问绝不留到第二天。

凭借着这份勤奋认真,他们也在学生中间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因为教学质量突出,每年的学生评教分数都排在学院领先位置。朱珊珊加入了《油气管道输送》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小组,迅速成长为教研室的教学骨干,目前已获得多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课堂教学质量奖,并获校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一等奖一次,普通话及板书竞赛一等奖一次。

施雷庭在站好讲台的基础上,全身心投入到油气田开发方向的科研工作当中,曾获得2009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适合低渗透油藏驱油用HD系列表面活性剂的研发(化-1-02-01),排名第七),2011年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提高低渗透储层动用程度工作液技术与应用(NEA-2010-S-2-06-D01),排名第八),及其他多项油田科技奖项,指导多名硕士研究生并顺利毕业。同时作为带队教师,连续两次获得校级优秀实习队一等奖,获得校级优秀实习队二等奖一次。

工作中夜以继日、不辞辛劳的付出,是一份对理想的追随。那些在实验室、办公室里晨起潜心钻研、掌灯苦练本领的时光,都是施雷庭和朱珊珊对自己事业的一份勤与情。将教育事业放在心头,将学生放在心头,所以施雷庭、朱珊珊不觉得苦累。他们在自己共同的理想和事业中,家就是彼此前进的动力。

正如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天军所说,两个人都很有生活的智慧,不仅把家庭照顾得很好,在工作上也是非常勤勉认真。

  “惟勤传家久,惟善继世长”。施雷庭、朱珊珊家庭真正做到了为学、明德、勤勉,他们以学传家,共谱家族文化基因;以德修身,让善行成为习惯;以勤治事,把教育当作情怀。这种固守和传承,已成为这个家族的“文明密码”。

 

 

 

 


Copyright 西南石油大学工会E-mail:gh@swpu.edu.cn  联系电话:(028)83032230 主席信箱:7596847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