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劳动节|致敬石大“她”力量——学校2024年度“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风采展
发布时间:[2024-04-30] 来源:[工会 ] 作者:[索朗卓玛]  编辑:[王菁菁]  审核人:[殷冲]  点击:[]


为加强新时代女教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树立优秀女性和女性群体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近日,校工会开展了学校2024年度“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评选,日前,评选结果已出炉,校医院等3个集体获评学校2024年度“三八红旗集体”,舒小立等7名个人获评学校2024年度“三八红旗手”。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聆听她们的故事,欣赏石大巾帼之风采,见证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石大“她”力量。


学校2024年度三八红旗集体

校医院




党建引领聚合力,奋勇前行谱新篇。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校医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强化立德树人担当,履行铸魂育人职责,成立先锋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干部一直冲锋在前,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和医疗服务中亮身份、当先锋、做表率,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校医院所在党组织荣获中共四川省教育工作委员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白衣天使勇担当,巾帼不负新时代。新冠疫情爆发,校医院医务人员始终坚持生命至上,牢记初心使命,砥砺责任担当,从严防死守到直面病毒,秉持“阻击新冠疫情,确保校园平安”,戮力同心,共克时艰,确保“守好家门”、“管住校门”、“安全出门”,组织疫苗接种86825人次,完成校内核酸检测近70万人次、新都区核酸采集40余万人次、累计外派医务人员700余人次,收治70岁以上老年新冠患者86人......交出了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两份满意答卷,荣获了西南石油大学教职工第二届飞翔奖——“最美奉献奖”。

健康教育见成效,医教结合启新程。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不断完善教职工体检项目,提升体检质量;开展健康知识巡讲进学院;设立健康驿站,开展健康义诊进社区;开展常规急救技能培训;开设校内健康教育课程和宣传活动;加强校地融合,承担新都一中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参与录制2023年全国健康教育视频课程。荣获2021年四川省疾控中心、四川省防痨协会授予的创建“无结核”宣传作品征集比赛“优秀组织奖”,荣获2022年、2023年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都市教育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员会颁发的第四届、第五届“蓉你说艾”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讲师大赛“优秀组织奖”,荣获四川省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会颁发的学校卫生工作考核“先进集体”。

应急救护立功德,生命至上有保障。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受到了四川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推广了急救知识,提升了校园救护能力,建立了27个校内AED急救站,充分发挥了服务社会公益、生命文化教育、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文化传播等作用。先后荣获2020年、2021年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会授予的“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单位”,2023年四川省红十字会颁发的全省学校红十字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成都市总工会、成都市红十字会授予的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团体第三名,2023年成都市血液中心颁发的第一届“热血青年追光计划—四川百所高校公益献血事迹云展播活动”人气团队称号。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研室

该教研室88.9%的女教师具有博士学位,55.6%的女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5人次获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天府峨眉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等称号。2019年该教研室所在党支部被评为学校首批“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女教师们一直致力于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第一线,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学科建设方面。针对我校特色发展,化学教研室女教师们以解决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的化学问题为导向,潜心科研、不断奉献,推动着化学专业和学科的建设和进步,持续助力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B+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C-学科)一级学科的发展。我校化学学科现已进入全球ESI前3‰,在上海软科“2021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单中评级为B、排名四川省第三。近年来,女教师们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超过百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7项,为我校化学学科建设提供了卓越助力。

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方面。化学教研室的女教师们均是基础化学类课程的骨干教师,她们不断夯实和提升教学创新能力,以金课的标准对课程进行建设和改革,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其中《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被新华网课程思政栏目专题报道,点击率超过2万人次。2门课程被评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一流本科课程,获评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次。同时积极主导研究生课程建设,教改项目获得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次。9位女教师自2020年以来,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获优秀一级1人次,优秀二级2人次,获校课堂教学质量卓越奖二等奖(2021年)、校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2年)、校梦蹊奖-创新赛道三等奖(2023年)。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获奖成果丰硕。其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次,省级一等奖6次;主导申报成功的省级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现已成功举办七届,超20所省属高校参与,累计参与学生数目达1500人;2019年化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3%,考研深造率平均达45.7%。

社会服务方面。依托专业特点,广泛组织及指导学生团体开展科普宣传、志愿者调研等社会服务活动。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活动,熊艳等教师指导“化学协会”学生开发不同层级水平的趣味化学实验,面向中小学生、教职工子女、全校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展示和研学拓展,化学协会获评2023年度“成都市百佳学生社团”;开展科普讲座及化学培优,定点联系新都一中,组成专家团队,定期开设专题科普讲座,向学生展示化学之美,并利用假期对化学培优班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充分宣传我校的优势化学资源及弘扬化学科学价值观;开展免费甲醛检测活动,为师生办实事,指导学生为教师公寓开展义务检测超百余次,向公众普及甲醛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

英语专业教研室女教师一直秉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教育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高等教育思想为指导,立足语言教育,倾心培养学生,使其成为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复合型语言人才。师资结构更趋合理,专业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0人,讲师7人,博士6人。其中,西南石油大学“课程思政”名师两名、“十佳”青年教师一名和课堂教学名师一名。

英语专业教研室党支部注重教师政治素养的加强,要求全体党员教师从严律己,及时将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最新思想和论述融入语言课堂。在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努力下,英语专业教研室党支部先后被评为西南石油大学和四川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西南石油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注重教师团队建设,以课程为中心着力打造具有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现已建成《语言学概论》《基础写作》1-2等一批线上线下课程,形成多元化教学手段和方法。鼓励教师基于教学实践申报校级、省级课程建设项目。其中,《语言学概论》被评为西南石油大学2021年线上线下一流课程,《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语言学概论》和《综合英语3》3门课程被评为西南石油大学2022年“课程思政”示范课。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国思想经典》顺利通过学校验收结题。

通过整合优势资源,英语专业教研室取得丰硕教研成果。获得“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四川省“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西南石油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特等奖1项,课堂教学质量单项奖——辛勤耕耘奖和教材建设奖各1项,“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类专业组)四川赛区三等奖1项,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四川省级决赛二等奖各1项。

英语专业在学校和外国语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全体教师精诚合作,无私奉献,以自己的博学影响人,以自己的魅力感染人,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精神实实在在地贯彻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育出了一批批合格的、能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外语人才。

学校2024年度三八红旗手

舒小立

舒小立老师入职以来连续担任一线辅导员16年,引导青年大学生“为祖国而学习”,坚持用“石油精神”育人,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培养了1000多名石油学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她秉持“每个学生都是100%”育人理念,躬行“一弦一音”因材施教方法,坚持用谈心谈话的方式贴近学生开展精准思政,累计谈心谈话近5000小时,主讲的《辅导员谈心谈话之道》课程入选全国高校辅导员百门精品课程。她领衔“红心柚”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四川省名辅导员工作室、省劳模与技能人才工作室,带领30多名辅导员在工作室中共同成长;入选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十九大精神“双巡”宣讲团,在川内高校进行十九大精神巡讲;受邀与百余所高校辅导员进行工作分享,工作事迹多次在省级媒体报道;先后获第十五届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第十三届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等荣誉百余项。

吴瑕

吴瑕老师担任油气储运工程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她坚持以一流党建带动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服务社会能力的工作理念,所在支部获评2021-2023年西南石油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作为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成都天府海智计划专家、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部副主任,她长期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结构及流动安全方向的研究工作,形成复杂环境油气管道智能安全管控关键技术,在中石油、中石化等所属单位,特别是川渝地区的山地油气管道、高含硫和页岩气集输站场得到了广泛应用,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作为骨干成员申报获批油气储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四川省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专业核心课“管道与储罐强度设计”,获批四川省一流课程、四川省高阶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参研企业合作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26篇,出版著作1部,参编“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授权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8项;指导学生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

杨晓曦

杨晓曦老师2022年入选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原“千人计划”)青年人才,成为我校大文科第一位入选该计划的省部级人才。作为负责人,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发表SCI、SSCI、CSCD等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她关注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我校中国能源指数研究中心副主任,承担每个季度天然气行业景气指数的测算与发布工作,并进行年度天然气行业运行报告编著工作,目前已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中国天然气行业年度运行报告》系列3部著作;获得了2项省级教学竞赛奖励,其中在“四川省第二届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大赛”中获得四川省特等奖(本科组全省唯一),也是我校多年来第一次获得该竞赛创业组最高奖项;相继完成12门本科课程以及3门研究生课程(包含留学生)的教学和课程建设工作,每个年度的教学评价均位于学院前10%,连续获得我校“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作为核心成员承担省级与校级教改项目2项;指导本、硕、留学生30余人;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商务谈判大赛国家一等奖等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6项。

何雨洋

何雨洋老师结合学生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心四维四化”工作法,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中心,从思想政治引领、学生日常管理、学生全面发展、素质能力提升出发,以“精品化、精准化、体系化、专业化”为落脚点。她帮助来自大凉山昭觉县的学生勒苦伍牛惹研发彝汉互译软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关注报道,鼓舞了越来越多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她牵头建设“声”入人心理论宣讲工作室,策划“90青年党员说”“越光宝盒献礼建党百年”“用建筑讲党史”等主题活动,微课视频点击量10w+,中国教育报以《返乡学子把大国“宝物”故事讲》为题进行报道;她着力“数字思政”,带领学生团队开发“keep reading”轻,跨时空实施晨读计划;开发“易点点”,实现定位晚点名,助力班级管理向互联网+时代迈进。荣获以“全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奖励10余项;申报建设“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全国活力团支部”;指导学生获“互联网+”国赛铜奖、“挑战杯”国赛铜奖等省级以上奖励50余项。

邓丽

邓丽老师是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她带领支部全体党员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创新了“修党性强思想,重创新强业务,建机制强服务”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同频共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培养“善设计、懂工艺、会制作、知推广”的高素质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坚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积极参与教学竞赛,获得学校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等赛事中获奖30余项,获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四川赛区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她深耕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感性工学、智能设计等领域,形成了系统的学术思想和专业思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任务等纵向项目7项;主研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气田等横向项目10余项;在《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8篇;指导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1篇,授权外观专利31项。

刘忠慧

刘忠慧老师从教20年来,始终将教书育人放在首位,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作为团队主要成员获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获得学校第三届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和“教学十佳”称号;作为负责人之一,她所在的团队建设的Java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与计算思维课程,已经分别成为了MOOC联盟课程、省级一流课程和教育部首批全英文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教学副院长,她全身心投入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推动专业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对接产业需求;主持“计算机大类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搭建了计算机大类平台;主持“依托产教融合的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省级教改项目立项),构建了专业特色培养路线;组织申报并获批2个国家级、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效支撑四川省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级天然气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积极组织并主要参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认证工作,推动计科专业顺利通过工程认证。科学研究方面,她取得了形式概念在推荐系统中的应用“零的突破”,围绕该研究方向,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包括SCI在内的论文7篇;通过与学校主干学科合作,她将机器学习、区块链技术运用到油气生产实际,解决了产量预测、质量监控等问题,参与科技服务项目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

王娜

王娜老师作为全国舞蹈专业省级统考专家评委,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始终将以美育厚植我校学子爱国情怀、文化自信、职业信仰作为工作使命,坚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育实践各个方面和环节。她立足国家、学校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新要求,潜心钻研美育课程教学新思路新方法,主讲的《舞蹈鉴赏》入选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获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国赛二等奖等省级以上荣誉4项,该课程慕课还入选了“新华网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优质教学资源”“学习强国慕课资源”“学堂在线精品课程资源”。 她坚持探索美育科研新思路,发表美育论文近二十篇,出版美育著作四部,撰写我校美育案例获“中国教育报全国优秀美育创新案例”,主持、参研省厅级美育项目5项。她受邀参与多项国家级大型美育社会活动,在推动我校公共艺术教育,提升学校美育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方面做出积极努力。作为全川唯一受邀的高校教师,她在第31届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担任开幕式、闭幕式特聘专家的工作经历获教育部官网等媒体广泛报道;多次担任央视国家项目春晚导演,推动我校师生参与央视舞台艺术编排和表演;她聚焦我校美育内涵式发展,带领师生团队以石油精神、红色精神等为创作主题,积极为校内各部门、院系提供创作服务,广受好评,如连续参与三届学生“飞翔奖”节目策划和创编工作等。

建功展英姿,巾帼绽芳华,她们用行动诠释了女性的风采和力量,让我们在榜样带领下,接续奋斗,努力在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一流能源大学,和百年名校的奋斗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条:祝贺!我校教师邵琪被授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下一条:校工会开展2024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系列活动


关闭


  • 教工之家订阅号

  • 川工之家APP

  • 联系我们
  •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 邮编:610500
  • 电话:(028)83032230
  • 工会邮箱:gh@swpu.edu.cn
Copyright 西南石油大学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