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我校创新工作室建设结硕果
发布时间:[2023-12-19] 来源:[工会 ] 作者:[曹军]  编辑:[王菁菁]  审核人:[殷冲]  点击:[]

近日,四川省总工会和省教科文卫工会分别发布《关于命名第六批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决定》、《关于命名第一批四川省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通知》,经基层工会申报推荐、专家评审、综合考察,全省命名了100个“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省教科文卫工会命名了10个“省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我校两个创新工作室名列其中,朱红钧创新工作室获“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祝效华创新工作室获“省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

朱红钧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围绕深水油气开发技术瓶颈和安全高效开采的迫切需要,以深水流动安全与保障为攻关领域,自主研发实验装置20台,建成了深水流动保障物理模拟实验系统、波流同造实验水槽等物理实验平台。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6项项目资助下,工作室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物理及数值实验系统,开展了海洋多场多相耦合环境下的流动保障系列研究,获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在内的省部级及以上荣誉55项,发表了SCI文章203篇,授权发明专利98项,出版专著8部,培养了研究生124人。同时,工作室将最新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出版了规划教材18部,建成全国一流本科专业1个,服务本科生第二课堂和开放实验1000余人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设计竞赛200余人次,72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励。

祝效华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聚焦超深层油气钻井提速战略需求,围绕超深井油气井管柱动力学、井下工具、岩石高效破碎及钻头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难题进行科研攻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3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SCI论文130余篇、EI等中文期刊论文1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0项,钻井提速类钻具专利许可实施项目19项,应用于千余口油气井。依托工作室成立的钻井提速科研团队师生混编党支部获批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新时代四川省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计划”样板支部培育单位等荣誉称号,党建成果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刊等报道。

开展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是工会组织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一个重要平台,对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劳模和技能人才示范带头作用,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促进职工技能提升、技术进步,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创新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学校工会着眼“岗位建功促进”,积极推动教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不断加强工作室内涵建设。截至目前,我校已有省级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7个,省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校级教职工创新工作室12个。



上一条:化工、计科、经管、机关4个职工小家揭牌投用

下一条:“看城乡融合发展 享幸福美好生活”校工会秋游暨主题党日活动

关闭

  • 教工之家订阅号

  • 川工之家APP

  • 联系我们
  •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 邮编:610500
  • 电话:(028)83032230
  • 工会邮箱:gh@swpu.edu.cn
Copyright 西南石油大学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