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铁血征程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22日      作者:李代钦     编辑:团宣部     审核:     浏览:[]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为了弘扬红色文化,感受红军精神,贯彻“三下乡”的实践主题,西南石油大学铁血征程暑期实践队开展了一次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据资料,长征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铁血征程暑期实践队由一名队长和13名队员组成。实践队管理有序,分工明确,在路线规划、活动经费和宣传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安排,并定于717日前往雨城雅安,重走长征路!

翻越夹金山  

清晨八点,铁血征程实践队一行14人从西南石油大学准时出发,开始为期四天的“长征之路”。从新都到雅安,看似近在咫尺,却又那么遥远,几经周折,终于在下午四点到达铁血征程第一站——雅安宝兴县。

迎着新都的朝阳出发,冒着宝兴的雨抵达。经过40分钟的徒步行进,实践队来到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进入馆内,队员们看到许多饱经沧桑的草鞋、大刀和枪支等,体验到战乱时期红军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翻越夹金山时遇到的艰难险阻,不禁肃然起敬。

强渡大渡河  

次日八点,13位队员们马不停蹄,乘坐长途班车,去往120多公里外的雅安石棉县。抵达时,天空已经飘着蒙蒙细雨,但这并没有阻挡队员们的脚步,来到了铁血征程第二站——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由于当天是星期一,按要求闭馆,但在向管理人员说明缘由后,同意为实践队开放半个小时。馆内弥漫着强烈的革命气息,即使时间紧迫,队员们依旧仔细观赏展品,学习红军不怕牺牲,勇者无畏的精神。

从纪念馆出来,走向波涛汹涌,黄沙滚滚的大渡河,队员们一阵感叹,一拍叫绝。“在这样湍急的河水,和敌人的猛烈阻击下,红军能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真可谓是一个神话。”队员们向仕甜不禁感慨。

飞夺泸定桥  

19日上午,实践队兵分两路,一部分在雅安对当地老人就红军长征进行了采访,如对红军长征有何感想、见解等等;另一部分将赶往铁血征程第三站——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

据资料,泸定铁索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全桥仅由13条铁链搭建而成,长101米,宽3米。12164个铁环环环相扣,共40余吨重。

经过近五个小时的车程,队员们来到泸定桥旁。摇摇欲坠的铁索桥,即便铺上木板,踏上去尚有强烈晃动,再加上桥下的滔滔流水,可想而知,昔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此取得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所需要的胆识和气魄非常人所能及。即便如此,队员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铁索桥,感同身受一番。

随即,实践队来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膜拜往日英雄,感受红军精神。“这虽然是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最后一站,但也是最有意义一站。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也希望这些英勇将士的名字可以流芳千古,不畏艰难险阻的红军精神可以在国人心中长存。”队员李壮讲道。

铁血征程完美落幕  

720日,为期四天的“铁血征程”在三十多个小时的行进路上圆满落幕。“从宝兴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到石棉强渡大渡河,再到泸定飞夺泸定桥,这些都是历史的铭刻,是不朽的记忆,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骄傲。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社会暑期实践,可以让更多的人牢记党的光荣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实践队队长郭飞寄言。(图/文 李代钦)

 

纪念馆内部分展品(一)

 

纪念馆内部分展品(二)

 

纪念馆内部分展品(三)

 

 

实践队在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合影留念

 

实践队在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合影留念

 

实践队在大渡河畔合影留念

 

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如今的泸定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