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晚,地科院地学青年论坛第9期在明理楼A106举行,本期由我院青年教师张伯虎副教授针对时下热门的微震监测及正反演建模技术,带来的题为《微震监测正反演技术与应用》的讲座。
张伯虎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现为石油与天然气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我院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力学学会理事,四川省评标专家,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深部岩石力学与工程安全评价、微震监测正反演技术等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在岩石地下工程稳定性评估与油气压裂中的微震监测与反馈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先后参与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及矿山、电站、石油等企业项目共10项。先后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科研成果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张老师首先对微震及微震机理做了介绍,并说明了微震技术在工程中的监测原理和定位原理,而后有用简要的图示解释了微震正反演及其应用领域。微震是由于岩体在变形和破坏过程中,裂纹产生、扩展、摩擦时内部积聚的能量以应力波的形式释放而产生的事件。现今的矿山开采以及石油开采领域中,研究“宽频带和高密度”一体化的震动监测技术,实现“小尺度破裂—扩展—中尺度破裂—冲击—结构失稳—矿震”的过程监测,特别是前端的前兆监测,可以提高震动监测的预警水平。而微震监测技术可以从岩体变形的最初始阶段开始,跟踪监测岩体内部从单元岩块的断裂到整个岩体失稳的渐进性破坏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同时提高了工程与地质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和超前性。
其后,张老师介绍了现在比较普遍的微震监测硬件系统为南非IMS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有运行控制模块、微震数据处理分析软件(Jmts)、图形显示与分析(Jdi)等板块。并为大家解释了微震正演地质建模技术以及微震反演定位技术。张老师还讲到,微震技术适用于矿山、石油开采、水电站、地铁、隧道等领域,其准确性高,且应用前景广泛,但却具有理论复杂、系统复杂,并且对设备精确性要求高的特点。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积极向张老师提问交流,气氛热烈。本期地学青年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报告会现场
(责任编辑:李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