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峨眉绿水青山,探地球前世今生,育地学创新人才——基础地质教研室2024年暑期峨眉地质实习教学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8日      作者:上官宇博、周翊、霍飞、卢浩、杜秋定     编辑:李明科     审核:赵晓明     浏览:[]

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2023级峨眉地质认识实习于2024年7月在峨眉正式展开,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野外实习,对于巩固基础地质理论、增强专业兴趣、培养地质思维具有重要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础地质教研室作为基础地质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牵头建设单位,秉承着重实践、求真知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研室老师、学工及广大实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方合力,保障实习的顺利与成功实施,为进一步探索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一、实习筹备面面俱到,保障实习顺利开展

本次实习团队由地科院基础地质教研室教师、学生辅导员和随队医生组成。实习前,基础地质教研室党支部与地科院本科生地质学专业地心引力党支部成立了峨眉地质认识实习临时党支部,负责野外实习期间党建及思政融合工作,号召专业教师率先垂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7月4日下午,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开展峨眉地质实习动员大会,会议强调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地质现象,将课本知识与野外实习有机结合。地科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勇寄语,希望实习广大同学能够集“眼力、手力、脚力、心力”于一体去感受真正的地学之美,在实习过程中深入观察、认真思考、用心感悟,发扬地质“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教研室带队负责老师就实习安排、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希望同学们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加深对地球科学的理解。校医院随队医生对户外急救知识开展了系统的培训,针对扭伤、晒伤、动物咬伤、昏厥等讲解了应急救护知识。

 

组织召开实习动员大会

在实习开始前的筹备中,基础地质教研室与实习团队就实习路线的安排、实习工作分工等进行了充分讨论,博采众长,吸取各方经验智慧,制定了详细的实习方案,并对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相关应急预案。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实习队还提前与专业辅导员对接,摸清各位同学的素描水平、思想情况等,做好实习准备工作,针对性开展相关培训讲座,弥补同学们的不足。教师们根据每位同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好实习备课,把握适度的实习教学。在实习开展过程中,实习队高度关注学生的实习与生活情况,与实习基地的负责人沟通餐饮、住宿等问题,在停电停水时心系学生,积极关注抢修情况,争取为同学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多方联合,群策群力,助力实习顺利开展。从实习开展前的积极筹划,到实习过程中的高度关注、无微不至,以增强专业认知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实习兴趣,学院、教研室、校医院与实习基地多方合作,同心协力保障了实习的有序推进。

二、师生互动、五育并举,全过程融入思政元素,确保实习硕果累累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队秉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将实习路线主要内容与地质基础理论、工程应用等深入结合,努力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新时代地学人才。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师生全程紧密配合,促进“教”与“学”同向并进。

来到“天下峨眉”实习第一站,老师们沿途讲解如何鉴定书本上学过的岩石矿物,同时讲授野外地质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同学们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本上的知识便在此刻变得生动和具象。

 

带队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地质工具的使用及实习区概况

在农夫山泉工业旅游区,师生们参观了水源地,见到了8亿年前的岩浆岩,辨认了石英、斜长石、钾长石、云母等各种常见造岩矿物,远眺了峨眉山大背斜、大断层并绘制了地质素描图。同学们从峨眉山亿万年的发展历程中学习这里为什么可以作为农夫山泉水源地和生产基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地质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增强对地学专业的认同感。

同学们在园区内实地考察学习

在峨眉实习中,徒步跋山涉水也是一项必备技能,同学们每天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实习地点。在川主路线、龙门硐路线上,带队教师沿着公路和溪流边走边讲,同学们手持野外记录本和地质锤边看边学,野外路线上地层、岩石、沉积构造、地质构造等相关地质现象和知识入脑入心。在庙儿岗、雨田坝、罗目溶洞等路线上,师生们团结一心、不畏艰难,或走在泥泞的山路上,或弯腰行进在茂密的竹林里,彼此扶持,共同克服难关,充分体现了地科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

 

师生们不畏艰难跋山涉水

实习期间,实习队利用下午和晚上的课余时间,组织和开展了“沉积大讲堂”和“拾光分享会”等实习交流活动,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地学学科的相关研究前沿,拓展地学知识,提高学习方法和兴趣,增强对地学专业的热爱。

 

拾光分享会                    沉积大讲堂

实习之余,师生代表前往乐山郭沫若故居,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与爱国教育之旅。在参观途中,同学们深入了解郭沫若的人生历程。在郭沫若故居,同学们切身感受了郭沫若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实习师生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精神,践行能源报国,为地球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外,实习全体师生还前往峨眉山博物馆参观学习。同学们在这里了解峨眉山的人文风貌与历史文化,尤其在地质厅里总体认识了峨眉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观察了精美的岩矿标本和古生物化石。此外,同学们还共同回顾和了解了峨眉山玄武岩的命名人赵亚曾先生,感悟他为了我国地质事业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激励着新一代地质学子奋勇前行。

 

实习队师生代表参观郭沫若故居

为了展现地质学子的青春风采和实习成果,地科院特推出“峨眉拾光”摄影及素描作品投稿活动,鼓励同学们发现实习过程中的美。同学们积极响应,将每天的实习路线中拍摄的风景和任务照片,以及精心手绘的地质素描图,投稿到“峨眉拾光”作品展选,不仅利于学生发现和记录实习中的美好瞬间,同时涵养理工科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实习期间的积极乐观心态。

实习临近尾声,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与科学行星学院举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篮球友谊赛。两校积极响应健康运动,弘扬地学精神,深刻诠释了“地学精英,友谊长存;球场竞技,共铸辉煌”的赛事主题。

 

“峨眉拾光”优秀摄影作品             西油成理篮球友谊赛

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实习过程中不断融入相关思政元素,促进同学们坚定思想、拓宽视野,保障身心健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三、拓展实习资源、加强实习建设,保证实习不虚此行

实习期间,同学们在基地用下午的时间整理实习内容及记录,而教研室和实习队教师们也不遑宁息,利用授课与备课的其余时间,开展新实习剖面拓展和调查工作,成功开辟了实习新路线—四溪沟剖面。在四溪沟剖面,外动力地质作用中的现代河流地质作用,三叠系地层中喀斯特作用及各种地貌景观丰富典型,是较为典型的旅游地质景观。这个新的实习路线的开辟,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实习内容,寓教于乐,为未来野外实习提供更多的实习资源,还体现了广大党员及带队教师细心备课、潜心育人的情怀和使命,为同学们树立了很好的地质人榜样。

 

教研室组织前往四溪沟考察开辟实习新路线

7月19日晚,为了对此次实习效果有所掌握,查漏补缺。基础地质教研室党支部与本科生地质学专业地心引力党支部在西南石油大学峨眉实习基地联合举办了一场峨眉地质认识实习座谈交流会。本次座谈交流会不限形式,没有复杂的议程,师生们齐聚一堂,交流探讨地质实习的优势与不足。通过交流,广大党员教师也表示对于以后的实习安排和路线规划会更加重视,注重实习组织实施和实习实践效果,同时也会积极更新实习路线,紧跟时代发展,持续优化实习效果,让同学们对地质产生更大的兴趣,为地质事业添砖加瓦。

 

师生举行实习交流座谈会           同学们积极发言提出意见

四、总结

在峨眉地质实习过程中,学院、教研室、学工及校医院等多方联动,助力实习顺利开展。

尽管实习过程坎坷起伏,经历了天气变化、停水停电等不可抗力因素,师生们仍团结一致,共同渡过难关。人比山高,脚比路长,他们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也用脚步丈量山川溪流。未来他们也必将用智慧勘探深埋地下的宝藏,用行动书写属于地质人新的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