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七一”】在生命禁区探寻油气宝藏——记共产党员王剑教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1日      作者:上官晴天     编辑:李明科     审核:赵晓明     浏览:[]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这是西南石油大学羌塘盆地研究院院长王剑教授常常说的话。

羌塘有油气吗?

“与波斯湾富油气田带同属特提斯构造域的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应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等待人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勘探!”王剑教授提出羌塘盆地是我国陆上新区最具潜力的含油气盆地,并首次在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实施了全球海拔最高的第一口4700米科探井。他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均排名第一),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

王剑(右三)和团队在羌塘盆地进行野外地质考察

精耕近三十载,打造雄厚师资队伍

王剑教授今年62岁,拥有40多年党龄。他已在这片幅员22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怀揣着羌塘油气突破的希望,整整探寻了29年。无论是极寒、缺氧,甚至暴风雪的极端条件;还是缺水、少食、陷车的现实困难,都难不倒这位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油气之情”融入我国能源事业的地质科学家探索的步伐。

王剑与团队成员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观察冰碛岩

“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找油找气的路上,我们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在1995年,王剑成功创建了羌塘油气团队,并带领这支队伍在高原上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王剑攻克一系列难题,颠覆性地改变了过去对羌塘盆地成油条件的认识,为推动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油气勘探突破奠定了基础。如今,团队已经发展成一个拥有教师15人、研究生42人的强大团队。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一辈科学家,也有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年轻一代。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二级教授3人,国 家 万 人计划领 军 人 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 技创 新 领 军 人 才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天府“青城计划、峨眉计划”领 军 人 才5人。团队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曾获人社部、国土资源部联合颁发的“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科技工作先进集体”,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他们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激励着后来的科研工作者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青藏高原上的这片“生命禁区”,也因为有了他们而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王剑(右)与团队成员在羌塘盆地半岛湖野外观察沉积构造

奉献高原之巅,牢记能源报国初心

1995年,王剑作为国家南极考察队员回国后,首次踏上了羌塘这片广袤而神秘的藏北高原。他不仅为这里壮美苍茫的景色所吸引,更为这里所蕴含的油气资源而遐想连篇。从此后,他多次牵头组织地质调查研究团队和“重、磁、电、震”等勘探技术队伍,亲赴羌塘野外第一线开展探研工作,少则10多天,多则几个月。29年来,几乎从未间断。

“这里缺氧,但始终不缺精神。”弯弯梁位于羌塘盆地最北的昆仑山南麓,是探险者也不敢涉足的无人区,被称为“死亡之海”,但这里也是石油地质科学家最宝贵的天然实验室。2015年的一次考察中,王剑一行十余人的团队刚从西藏双湖县出发不久,就有辆车陷进了沼泽,好几天都无法脱困。最后,团队不得不用棉被甚至身上穿的棉大衣铺在车轮下,将车拖出。当第8天到达弯弯梁科考点时,严重缺氧与巨大的体力透支,让所有的人都瘫软在茫茫雪原上。

科考队车辆陷入沼泽

团队成员、羌塘盆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付修根回忆说,一次团队从泥沼中被困数日,“杀出”一条路到达勘探地点后,随车的主粮和蔬菜已告罄,只剩一些备用干粮。团队面临两难选择:是坚持完成任务,还是原路返程。最终,王剑选择了前者,就地安营扎寨开展科研,一行人仅靠剩下的泡椒、饼干坚持了2天。此次野外科考也得到了丰硕的回报:发现了古风化壳等关键地质事件证据、胜利河油页岩等重要油气显示,为下一步资源潜力评价与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王剑带领团队以国家能源资源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青藏高原新区油气理论创新为目标,以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驱动,追寻羌塘新区油气勘探突破的梦想。师生的青春年华,奉献在了素有“人类生命禁区”之称的高原之巅,逐渐形成了以羌塘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具有鲜明特色的沉积-油气地质学科方向的教师-研究生科研团队,以非常之力,攻克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为端稳能源饭碗持续发力。

科考队驻地

坚持科教融合,最终结出丰硕成果

“要坚持科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三十余载初心不改、奋斗求索,成绩斐然!王剑带领团队完成了羌塘新区从含油气盆地分析到资源潜力评价,从战略选区到实施科探井工程的全过程,完成了东特提斯重点含油气盆地新层系、新领域的理论技术创新。组织实施了全球最高海拔的油气科探井,取得了一系列大型超大型油气资源矿床的重大发现,包括100亿吨级伦坡拉超大型油页岩矿、80亿吨级昂达而错特大型油砂矿、20亿吨级环富满断控特大型油气田、3800亿方级塔中特大型凝析气田等。完成了从羌塘含油气盆地分析到资源潜力评价、从战略选区到实施科探井工程的全过程,攻克了一系列科学技术难题,获一系列重要科学资料与油气重大发现,颠覆性地改变了前人对羌塘盆地成油条件的认识。

在羌塘盆地进行野外地质考察时,王剑(右二)给团队里的学生讲课

为响应国家实施羌塘油气勘探战略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2年9月30日启动了“羌塘盆地演化及其能源效应”专项,6个专项中,王剑团队获批2个专项,推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把专项协调推进单位放在了西南石油大学。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团队科研育人模式入选四川省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获行业协会创新团队奖。

王剑教授出席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座谈会

在王剑教授的引领下,羌塘盆地的勘探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持续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他常说的:“我们要弘扬‘缺氧不缺精神’的青藏精神。”王剑教授,这位高原上的能源守护者,将继续在羌塘探索油气宝藏,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着自己和团队的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