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安东讲坛第十讲“后金融危机——中国面临分岔点”在我校思学楼A114举行。主讲人吕乃基是东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对科技、哲学领域有深入的研究。
讲座一开始,吕乃基教授便提出了“功能耦合”的概念,即输入与输出间的耦合,他指出,一个稳定存在的社会由文化、政治、经济组成,彼此之间皆存在耦合关系。功能耦合作为一种建构形式,是否就真的完美无瑕呢?其实不然,吕教授分析道,“功能耦合的局限之一就是积淀,其次还有功能异化、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和环境问题。面对这些看似生涩难懂的概念,吕教授通过大量引入生活中的事例、具象的图表进行阐释,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带来了关于“功能耦合”概念的学术前瞻。
接着,他着重强调了“演变”所具有的四种形式:第一,长期停留于第一阶段的原始的蒙昧状态;第二,渐变,即事物缓慢发展变化的过程,就好像从1978年后当代中国的渐变过程,完全完全不亚于辛亥革命,可见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第三,突变,以革命推翻的形式为典型存在;第四,超稳定结构,以封建社会的中国为代表,即使有古时的农民起义,也仍然无法撼动当时中国的超稳定社会结构。接着,吕教授援引狼图腾为例,细致的阐释着草原上狼性与羊性的关系,同时类比了当今世界格局下,中国与西方的互生和耦合关系。
“全球产业链中美国属于消费大国,中国是典型的生产大国,而德国和日本是生产和消费并重。可见,资本主义由社会主义维系,而社会主义由资本主义推进。”通过微笑曲线,吕乃基教授向大家阐明工作和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当今中国所面临的锁定落后、锁定被支配、锁定要素被固化和沉淀、不可持续和改革之路被遮蔽等诸多现实困境。毋庸置疑,如今的中国正面临一个个分岔口。
那么中国如何走出分岔点?吕教授指出:危机之“机”,在于由外生压力转接为内生压力,用知识代替资源成为最具生产力的要素。此外,扩大内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多小时引人入胜的学术报告,同学们都感觉意犹未尽,在随后的自由提问环节,大家争先恐后的向吕教授说出自己的困惑,吕教授则耐心的一一作答,提问时间也不得不一再延长,现场气氛一片热烈。
“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吕教授讲得很专业,让我获益了很多课堂上无法获取到的专业知识,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希望学校以后多办这样的讲座。”来自市场营销专业09级的张娜说道。(校报记者团 文/黄洁云 图/樊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