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资助管理>>成长故事>>正文

大爱无疆,社工之路你我同行——法学院 薛德生

供稿:  编辑:学工部学工助理  审核:  发布:2018年10月19日  浏览:

薛德生,男,汉族,19957月生,中共预备党员,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4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4中国慈善项目大赛银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西南石油大学校园选拔赛铜奖、优秀青年志愿者。


两年大学时光,转瞬即逝,有努力,也有成长。两年中走过许多地方,服务众多孩子,收获无数感动。还记得在烈日下行走于万源各乡村家访助学生,在凉山州美姑县与孩子们相处的点滴,暑期成长营与学生相拥而泣的温暖场面,雅安地震三周年,“回望雅安·为爱骑行”与村民畅谈震后生活,金堂县特教学校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他们都是我社工路上的伙伴,我陪伴他们成长,他们是我社工路上最美的风景。

初识社会工作 走村入户促成长

看过许多风景,走过许多路,不足惜万源的天和地,却因人,留一份惦念和希冀。20158月,我前往达州市万源市参与助学生家访活动,与社工初次邂逅。

个案家访任务要求的专业性与恶劣环境的适应性是对我们不小的挑战。乡间小道,道路崎岖,翻山越岭,数小时地跋涉只能走进一个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几句寒暄,了解家庭情况,半小时后便重新启程前往下一家。如此往复,持续一周。高强度的工作确实让我们身体感觉到疲惫,曾想过放慢速度,降低要求,给自己更多的休息时间,但是与学生们的约定及孩子们的希冀使我们打消了这个念头。无论身体多么疲累,每当想到他们期盼的眼神,又重新给予我们动力。这或许就是思想信念的力量,它往往在人失去信念时充当我们的推动力。社工是什么?助学又是为何?单纯的给予学费资助是否算得上是助学?我的心中没有答案,但是我清楚,当社工介入助学工作,就不能仅仅是提供资金那么简单,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同学生们一道发掘其家庭的潜能,从家庭自身帮助其摆脱贫困,提供更多成长类的服务,让受助学生自身获得成长,影响其身边更多的人。

此行于我,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对生活百态的感悟。与其说我们在做助人的工作,不如说他们在教会我们成长。家访的助学生中,家境多数拮据,更有甚者,可谓一贫如洗,生活的压迫,病痛的折磨没能压垮他们的快乐与自信,他们依旧在努力活出他们本该有的样子。我始终坚信不是我们给了服务对象多大的帮助,而是他们为我们提供机会向其学习。此行让我明白,生活不是拥有多富足的物资条件,而是宁静祥和。社工路上很多人与我们萍水相逢却能留下一生美好的记忆,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同行者,更是我社工服务路上一处动人的风景,让我懂得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的那份可贵。

见证公益发展 爱心骑行感温暖

我的社工路很快行至第二年。2016420日,通过前期的报名和完成众筹,我有幸成为此次公益活动的爱心骑手,参加由壹基金发起的雅安地震三周年“回望雅安·为爱骑行”活动。

2013420日,雅安发生地震,那时远在福建的我不知道接下来竟与雅安这座小城有如此深厚的不解之缘。我在电视这头实时关注远在电视那头四川雅安的情况,摧毁的房屋、道路和不断刷新的伤亡数字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国家、社会、媒体纷纷喊出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共抗天灾的口号。那时我读高二,也积极响应学校捐款、捐物的号召,在捐款箱中注入微薄的力量。那时的我不相信也不确定他们的去处,而现在当我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时,我知道这些捐赠去往了众多社会服务机构,去往了抗震救灾前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此次行程所见的校舍、农房就是捐赠最好的见证。原来,早在3年前,我们已是同行者。

2014年郭美美事件让本就还未发展成熟的公益领域受到了重创,许多国民对公益的认知或许就是从这负面的消息开始的,所以很多人对公益提出了质疑:我们平时捐的钱去了哪里?他们公益人到底在做些什么?甚至此次参与骑行的骑友在报名之初也被质疑过。如何才能消除或者减少公众对公益的质疑呢?以我之见,就是让更多社会成员参与到公益活动的志愿服务中来,让他们亲身来感受公益,认识公益,认可公益,与公益同行,为公益正名。因为公益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修行。当运动与公益结合,将激发出大家巨大的潜力。四十九公里全程上坡,加油声不绝于耳,咬牙顶住就是一切。即使公益骑行变成了公益徒步,但这种坚持又何尝不是雅安精神的体现呢?在整个活动中大家遵守活动规则,用心去感悟雅安的变化,用车轮去丈量着这座小城的蜕变,几十人的骑友团,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爱和力量的小世界。

践行志愿服务 真抓实干暖人心

20168月,课程实习的机会让我有幸参与土房子“爱人爱己助学计划成长营”。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我该以何种方式跟他们相处?我会跟他们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带着些许忐忑与期待,通过细微观察后,我发现这是一群有故事但却又及其敏感的孩子,与他们相处的时刻我如履薄冰,生怕触碰到他们心中的泪点,激起其伤心的往事。但不可避免,成长营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彼此十天的相处,走进彼此的内心,释放自己,回归最本真的自我。小组内每个人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感恩孩子们不保留的分享,让我们有机会走进他们的内心,走进他们的生命。有一个小女孩,母亲重病在家还是决定要参加我们成长营。她说,因为在这里有我们,能够带给她力量。女孩的母亲每天通过视频观看其在成长营的表现与成长,我想这便是同行的力量。

10天,成长营结束了,志愿服务并没有结束。一路走来,我与金堂特教学校的孩子们相伴已两年有余。世俗社会对他们有一个不雅的称呼叫“残疾人”,我们更习惯称他们是某方面智能缺失的天使。

我尝试融入他们无声的世界,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刚开始我用肢体动作辅以语言跟他们沟通,我发现即使我的肢体语言足以清楚地表达我的意思,但是当我的嘴在动的时候,孩子们的关注往往在我的嘴上而非我的肢体动作。当我尝试放弃语言沟通单纯用肢体跟他们交流时,即使我的肢体语言没有比之前更丰富,但他们却更能理解我的意思,因为我已与孩子们处于同一个世界,看同一片蓝天。

特教学校孩童虽然在生活中会产生一些不便之处,但我们坚持以多元智能的理念结合特殊教育孩子的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服务,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锻炼坚持到底的决心,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使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更重要的是,“生命影响生命”会在我们一次次的活动和与孩子们接触过程中悄然发生。我们在活动中的言行、价值观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正在一点点地传递给他们,而这或许也是我们开展持久服务以来最大的意义。

有些人问我,你们坚持做特殊教育学校孩子服务的意义是什么?孩子们是否有改变?我想,活动的意义在于给孩子们传递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通过不同的活动主题让他们接触不同的新鲜事物,在过程中增强自信和能力,为其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孩子改变的过程是漫长的,或许我们针对孩子的某项能力提高做了一年服务,却看不到他们的显著改变。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改变,改变时刻在发生。我们的服务就像播种,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有一天必定会在他们温暖的心田生根发芽。当这些可爱的天使细心地记住每一位志愿者的容颜,记下每个人来的次数,我们的内心是动容的,我想这也是我们坚持社工路的原因。

在践行社会服务的道路上,迷茫与困惑或许如影随形,但我心中充满了那份对大千世界的爱,因为这份博爱让我感到自己充满力量和希望,让我相信前方必定是坦途。我想,我还会继续做下去。



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思学楼2楼a区、ab区) 联系电话:(028)83032213、8303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