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众多的大四学子将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大三学子们也忙于找自己的实习单位,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打算。或许大三的学子们仍沉浸于自己往日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对未来的世界,未来的自己都感到迷茫不已。为了使计科院大三的学子们形成对自我未来的清醒意识,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早做准备,计科院专门请到了有着丰富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培训经验的刘雪梅女士来院举行讲座,对大三的学子的就业能力进行培训。
讲座于4月14日下午4点在学生活动中心C201阶梯教室举行。计科院2013级全体学子早早来到了讲座场地,拿好了笔记本,准备记下对自己就业有益的信息。讲座开始后,刘老师并没有直接切入就业技能的正题,而是以两个问题作为开场白:“我是谁?”和“我要什么?”。同学们面对问题后相互探讨,表达出自己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刘老师这才缓缓说道,在找工作之前,我们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自我分析”,想清楚自己有哪方面的优势,喜欢或适合哪种职业,将要进入哪个行业。刘老师告诉同学们,只有明确了这些自身要素之后,我们才能明智地选择道路而不迷茫。她举了曾经见到的两个求职经历作为例子。两个大四学生去找工作,当他们完成笔试而进入面试时,他们被要求回答自己所学专业的具体内容及作用与意义。结果他们都答不上个所以然来。刘老师说这就是“什么都学了,但什么都学得不上心,不给出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总结与思考”的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对自己所学知识有一个框架式的理解,对学过的知识要上心,要总结,对自己的专业状态有一个清晰认识。
在完成了求职前的这项工作了后,我们就需要进行“写简历”、“投简历”和“笔试与面试”的求职环节。针对简历的制作,刘老师认为,简历不过起到了给我们提供面试机会的作用而已,不必过度包装。相反,简洁真实的简历会获得招聘单位的好感。写简历时我们需要突出简历的功能性,针对招聘要求来写。同时刘老师强调了项目经验一栏内容的重要性。但我们知道,作为应届实习生是没有工作经验可言的。刘老师告诉同学,可以将大学实验课时自己的某次学习实践的经历写出来,这样既简单又表明了自己曾经的学习能力和项目经历。
针对笔试和面试环节,刘老师着重强调了技能面试和以考察一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为公司贡献潜力大小为中心的情商类面试。而后者往往是淘汰率最高的环节。对于前者,刘老师让同学们在表达时将重点集中在说明自己会做什么,能做什么,在哪些方面有特长,而不是自己曾经学过什么。对于后者,刘老师则用问答的形式逐条详尽地告诉我们如何面对面试中面试官所提的任何问题。在要叙述自己家庭情况时,刘老师要求同学们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去表述自己的家庭境况和家人关系,这样可以给面试官留下自己阳光性格的一面。被问及自己的业余爱好时,刘老师认为我们可以更多地谈及自己所参与的各项公共活动,集体性的娱乐活动,以展现自己乐群合群的一面、融入集体的能力。当被问到自己的理想薪资待遇时,刘老师告诉我们要避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委婉地表明自己相信公司会合理地按排自己的薪资问题,只要不失公平,自己都会接受。这样可以避免自己被面试官为难追问。这一系列的问题,刘老师让我们回答时记住一个中心,就是不要带有太多的自我感受,要去接受它,习惯它,去做它,以招聘条件为标准。在面试的最后环节,面试官可能会问我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的。对于这种情况,刘老师让我们记住,面试官是希望我们主动发问的,因此我们必须抓出这一机会,来问一问将来工作的具体内容。这既让我们熟悉了未来的工作流程,也让我们给面试官留下了积极主动的印象。
在讲座的最后,刘老师特地让同学们问几个问题,帮同学们解疑答惑。其中有位同学就问到,作为计算机类的工科毕业生,毕业后是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刘老师针对此问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如果想要走得更深入,技术更精湛,理论的学习和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有这方面想法的同学,考研是一条很不错的道路。
本次讲座历时一个半小时,计科院大三的学子们在培训后纷纷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觉得自己有必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刘老师讲授的就业技能,对自我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反思和规划。这是一次极有意义的讲座,促使了即将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第一步的计科院大三学子行动起来,消除迷茫,向前走!
文/李博 图/李博
计科院团委宣传部
2016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