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计算机类 专业代码:0809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环境意识,具备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设计、开发复杂计算机应用系统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跟踪计算机前沿领域发展的洞察力,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能在信息产业、能源行业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等工作,胜任系统管理、产品设计和研发的技术或管理岗位,具有继续深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 毕业要求
完成“德育实施计划”、“体育实施计划”、“美育实施计划”、“劳育实施计划”的相关内容,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保持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通过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接受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方面的训练,获得解决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系统开发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计算机专业的工程问题的表述。
1.2 能针对计算机系统开发中的具体对象和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1.3 能够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计算机系统开发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4 能够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计算机系统开发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和综合。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能通过文献研究计算机系统开发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 能基于计算机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计算机系统开发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3 能认识计算机系统开发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 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影响计算机系统开发的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系统设计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计算机系统模块(部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掌握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 能够针对特定的应用需求,完成计算机系统模块(部件)的设计。
3.3 能在计算机系统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4 在计算机系统设计中能够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计算机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系统开发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解决方案、开展测试、分析和解释测试结果,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计算机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计算机系统开发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 能够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计算机系统开发方案。
4.3 能够根据开发方案构建计算机系统,安全地开展测试、正确地采集测试数据,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计算机系统开发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了解计算机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 针对计算机系统开发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 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计算机系统分析、开发与应用中的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 工程和社会:能够基于计算机专业的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计算机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6.2 在开展工程实践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基于计算机专业的工程领域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理解在计算机相关领域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7.2 能够理解和评价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8.2 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8.3 能在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能够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2 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与团队成员沟通,协调和组织开展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相关工作。
10. 沟通:能够就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就计算机领域的专业问题,以汇报答辩、技术报告等方式,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 了解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10.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计算机领域的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计算机领域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掌握计算机领域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2 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将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计算机系统开发。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计算机学科发展的能力。
12.1 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增强体魄、提升心理素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 能够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计算机学科快速发展的能力。
三、 毕业条件
符合本培养方案规定的毕业要求,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本专业方案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且总学分最低修达168.5学分。
四、 授位要求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 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 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及算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I)、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编译原理及应用、现代软件工程。
程序设计基础(5614003040):64学时,4学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程序设计相关的概念和C语言的语法知识,使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能独立使用C语言编写、调试和运行简单的程序,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数据结构及算法(5615001040):64学时,4学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表示、存储及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使学生受到必要的程序设计训练。课程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数据结构;掌握各种常用数据结构的结构表示、存储表示、处理方法及应用算法设计,学会常用数据分类和查找技术;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与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5608574040):64学时,4学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类与对象、继承、多态性、类属、对象的持久性、异常处理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刻领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特点和风格,类的封装、继承和多态性与程序的安全性、结构化和灵活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基础,培养学生系统、严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操作系统(5615003030):48学时,3学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进程的管理与调度、存储器管理、I/O系统管理、文件系统、用户接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操作系统中的各种算法及实现,能分析和设计简单操作系统,运用操作系统的相关算法进行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开发,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I)(5604571030):48学时,3学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尤其注重介绍网络的功能、组成部分,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连技术,拥塞控制,流量控制,传输层协议,网络套接字,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型,HTTP、DNS、电子邮件等应用层常见协议原理等。本课程将引导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IT领域新技术的基本方法。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5607602035):56学时,3.5学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现实世界数据的抽象,基本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关系数据库理论,SQL语言,数据库安全及完整性控制,数据库设计过程等,并简要介绍数据库技术的最新发展。实验教学着重有关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SQL编程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等。
数字逻辑(5606609030):48学时,3学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逻辑代数描述,结合典型的门电路和触发器特性,实现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认识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译码器、寄存器等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建立数字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在数字电路方面的分析与设计能力、调试与诊断技能,为后续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5619001040):64学时,4学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逻辑组成、工作机制及功能部件间的相互连接关系,培养学生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整机概念,了解流水线结构、多处理机系统和分布计算环境结构等现代计算机系统结构。
编译原理及应用(5619008040):64学时,4学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程序构造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和理解编译的基本过程、主要编译阶段的功能、常用的一些设计方法和技巧,最终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设计某种语言子集的一个编译/解释程序。
现代软件工程(5819008030):48学时,3学分。本课程结合当前主流的软件工程工具全面系统地介绍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相关技术,包括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的任务、过程和方法。涉及软件项目各个阶段的分析与设计、质量度量与过程控制、项目管理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应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中大型软件项目,以及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
七、 课程-能力矩阵
支撑关系 |
毕业要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高等数学(I-1) |
√ |
|
|
|
|
|
|
|
|
|
|
|
高等数学(I-2) |
√ |
|
|
|
|
|
|
|
|
|
|
|
大学物理(I-1) |
√ |
|
|
|
|
|
|
|
|
|
|
|
大学物理(I-2) |
√ |
|
|
|
|
|
|
|
|
|
|
|
概率统计(I) |
√ |
√ |
|
|
|
|
|
|
|
|
|
|
线性代数I |
√ |
√ |
|
|
|
|
|
|
|
|
|
|
物理实验 |
√ |
√ |
|
|
|
|
|
|
|
|
|
|
新生研讨课 |
|
|
|
|
|
√ |
√ |
|
|
|
|
|
程序设计基础 |
√ |
|
√ |
|
√ |
|
|
|
|
|
|
|
离散结构 |
√ |
√ |
|
|
|
|
|
|
|
|
|
|
数据结构及算法 |
√ |
√ |
√ |
|
|
|
|
|
|
|
|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 |
|
√ |
|
√ |
|
|
|
|
|
|
|
操作系统 |
√ |
√ |
√ |
√ |
|
|
|
|
|
|
|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
√ |
√ |
|
√ |
|
|
|
|
|
|
|
|
计算机网络基础(I) |
√ |
√ |
√ |
√ |
|
|
|
|
|
|
|
|
数字逻辑 |
√ |
√ |
|
|
√ |
|
|
|
|
|
|
|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并行处理及分布式系统 |
|
√ |
|
|
|
|
|
|
|
√ |
|
|
编译原理及应用 |
√ |
√ |
√ |
|
√ |
|
|
|
|
|
|
|
算法分析与设计 |
|
√ |
√ |
|
|
|
|
|
|
|
|
|
现代软件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程序设计综合实践 |
√ |
|
√ |
|
√ |
|
|
|
|
|
|
|
工程认知实践II |
√ |
|
|
|
|
√ |
√ |
|
|
|
|
|
工程能力提升实践(选修模块) |
|
|
√ |
√ |
√ |
√ |
√ |
|
√ |
|
√ |
|
生产实习及工程实践 |
|
|
√ |
|
√ |
√ |
√ |
√ |
√ |
|
|
|
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 |
|
|
|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创新创业实践 |
|
|
|
|
|
|
|
|
|
√ |
√ |
|
劳动教育与实践 |
|
|
|
|
|
√ |
|
|
|
|
|
|
思政课社会实践 |
|
|
|
|
|
|
|
|
√ |
√ |
|
√ |
职业能力实践 |
|
|
|
|
|
|
|
√ |
|
√ |
|
|
文献检索与利用 |
|
√ |
|
√ |
√ |
|
|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
|
|
|
|
|
|
|
|
|
√ |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
|
|
|
|
|
|
|
|
|
|
|
√ |
军训及入学教育 |
|
|
|
|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
|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
|
|
√ |
|
|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
√ |
|
|
|
|
√ |
|
|
|
|
体能达标与测试 |
|
|
|
|
|
|
|
|
|
|
|
√ |
体育拓展课组 |
|
|
|
|
|
|
|
|
√ |
|
|
|
体育专项课组 |
|
|
|
|
|
|
|
|
√ |
|
|
|
通用英语(I-1) |
|
|
|
|
|
|
|
|
|
√ |
|
|
英语I类拓展课组 |
|
|
|
|
|
|
|
|
|
√ |
|
|
形势与政策课组 |
|
|
|
|
|
|
|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
|
√ |
|
|
|
|
八、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程序设计综合实践、工程认知实践II、生产实习及工程实践、工程能力提升实践(选修模块)、毕业设计(论文)、思政课社会实践、职业能力实践、劳动教育实践、创新创业实践、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等。
九、 实践能力要求及培养路线
1.学科基础实践能力要求:具备计算机软件的系统分析与程序实现能力,具备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架构分析和功能设计能力。
2.专业核心实践能力要求:具备设计解决复杂计算问题的算法、系统和部件的能力,具备针对复杂计算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的能力以及选择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3.综合创新实践能力要求:具备复杂计算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复杂计算系统创新的能力。
详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表”。
十、 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附表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
附表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各学期学分分配表
附表三:计算机类平台课程设置表
附表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