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被国家重视,美丽中国建设已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揭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的形势,描绘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国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向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采访人员讲到,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存在相互关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建设途径。绿色发展是解决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循环发展是解决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具体表现形式是:废旧物资、可再生能源、城市矿产的循环利用,循环利用里边包括了设计、分类、粗加工、再制造,目的是提高资源生产力;低碳发展是讨论能源战略问题,从能源的四个方面: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朝阳产业
循环经济在我国发展多年,已经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周宏春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技术水平以及发展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国外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处理,落脚点在提高资源效率上。而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同时,必须要解决的是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在我国“短缺经济”时代或“资源约束趋紧”情况下,特别是资源约束不再的形势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根据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确定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环境属性和公益性定位,势在必行。
再生资源进口管理现代化
提到再生资源进口管理问题,周宏春表示,进口管理应当精细化。再生资源进口利大于弊,因而再生资源进口不应全部限制,“洋垃圾”则应拒之门外。研究表明,废钢比任何原矿品位高,如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品位为62%左右,而废钢铁的97%是铁;即使是废塑料进口,也可以替代石油进口。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提高管理能力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因为进口中夹带5%的“洋垃圾”,就“一刀切”地禁止所有再生资源进口既不符合改革方向,也不符合治理水平现代化的要求。周宏春补充道,还要加强技术创新,解决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鼓励企业自建回收体系或平台,以解决城乡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为重点,促进再生资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实际出发
随着我国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越来越稀缺,绿水青山价值显现。绿水青山是资源、冰天雪地也是资源。当城乡居民有剩余时间和资金,并愿意花钱去旅游、探险时,绿水青山、戈壁荒漠、冰天雪地等资源优势,就能变成金山银山。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正是更加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先行先试,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进而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以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周宏春最后补充道。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将生态文明理念体现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引领,有了政策调控,有了可持续的转化途径,有了广大民众的生态自觉,才能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才能有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本文来源:5e中国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