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想

您的位置:首页»师想»正文

刘姝君:对生命自由的追寻
来源:电气信息学院   作者:刘姝君  编辑:向发全  审核:新闻中心  日期:2021-08-16  访问:

【编辑按】为促进教学反思,深入探讨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交流工作学习的体会、感悟,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新闻网特开辟“笔记”栏目,并得到教师们的支持。我们将从栏目中选一些优秀文章转发到学校主页,热忱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 

 

 

 

“老师,这边的草已经拔完了。”“老师,还有没有多余的锄头。”“这土看着很软,挖着却好费力啊。”“老师你看看我的手,像不像一名合格的劳动者……”一个学生伸出他满是泥土且通红的手乐呵呵地给我看。

这是上学期我给学生上劳动教育课的情景。这种劳动场景不仅在中小学,在大学里也很普遍。种树、除草、打扫卫生,虽然也算劳动教育,但主要还是认知教育、体验教育,大学里的劳动教育应该有更加丰富的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有这样一段话:“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很显然,这样的劳动教育更符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我校开展劳动教育示范学院、示范点的评选,要求从思政劳育、课程劳育、专业劳育、实践劳育等方面展开建设,正合其意。

我认为,大学生还不是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大学教育是学生成为劳动者之前最后一个阶段的教育,要帮助学生实现从受教育者向劳动者身份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让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拥有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的本领。

爱劳动、会劳动是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读书期间,学生的生存、生活依赖父母,走出校园就应该自食其力,通过自己的劳动生存下来,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谈得上追求幸福。一个人的劳动技能越多、本领越高,越爱劳动,那么他的生存能力、追求幸福的能力就越强,才能拥有更加快乐的人生,才谈得上生命的自由。马克思指出:“劳动是自由生命的表现,因此是生命的乐趣。”所以,劳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学生在劳动中实现对生命自由的追寻和生命乐趣的探索。

作为辅导员,不仅要组织学生劳动,更重要的是进行劳动观念、态度、行为上引导。从广义上来讲,学生的学习也是劳动,打扫寝室也是劳动。不爱学习、不打扫寝室,乱丢垃圾,浪费粮食,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参加再多的劳动教育对自身成长也无意义。

对生命自由的追寻,对生命乐趣的探索,在于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实验……(刘姝君 电气信息学院辅导员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