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居家隔离的日子里,静心回顾从教经历,探寻立德树人的本真,自觉虽未悟深悟透,却也有不少心得。我教过的学生早已逾千,带过毕业设计的学生已近百人,师生间的很多往事已越来越模糊,但也有不少仍然历历在目。
有一名学生在跟我做毕业设计之前,已随我学过两门专业课程,由于两门课都是大课堂,人数近百人,这名学生平常寡言少语,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在毕业设计开课之后,她让我记住了她。多数工作时间实验室都有她的身影,她目标明确,学习刻苦,希望本科毕业之后继续深造,因此报考了研究生。在历经了查成绩、联络导师、咨询调剂之后,有一天她主动说起考研的事情:“蔡老师,我可能得去工作,按我的成绩录取不了,只能以后再备考。”我熟悉她的成绩,心头一动,这个决定似乎过于仓促,我问:“工作与读研,你更倾向于哪个?”“当然是读研,父母也支持。”“那你在意读研的学校吗?”“只要专业对口,能读研就行。”我与之分析一二,就这样,她被中国民航大学录取,圆了她的读研梦。
还有一名毕业生,工作单位早已签订,但在学习上仍然劲头十足,对什么事都很上心。适逢全国高校油气储运学术交流会征集会徽,我跟她随口说起这件事,没想到竟然触动了她:“已经学了四年储运,不妨绘一幅去参赛。”“可没学过logo设计,去比赛估计是打酱油了。”我说:“不会的可自学,了解专业背景是你的优势,谁说不能获奖呢。”个把月后,她的作品不仅获了头等奖,还成了会徽的主体蓝本。毕业时她曾感言:“大学也是结束的很圆满了,希望自己以后也去参加储运学术交流会。”
对于教师来说,这两则故事虽然很常见、很普通,但确实给我有益的启示: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前途,树立他们的信心,多给他们鼓励、支持,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获得更好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除了学业,可能在其他方面还有一些潜质,这些潜质要是被老师发掘,在一定条件下得到展现,对于他们将来成就一番事业都是大有益处的。因此,老师要有一双发现学生潜质的慧眼,除了上课,还要找机会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心灵的沟通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石工院油气储运教研室 蔡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