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布《关于表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时间往前移,2024年6月,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党支部被评为四川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对一所高校教务处的肯定,就是对这所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肯定。
教务处获得这样的荣誉并非偶然。他们有一个好传统、一条好经验、一支好队伍。这是几十年的积淀建立起来的。
一个好传统
教务处网站有个栏目叫“机构设置”,这和很多网站一样,但点开看就不同了,它有一个子栏目叫“教务记忆”,所谓的“记忆”其实很简单,第一句话是“以下是为教务工作辛勤奉献的工作人员”,然后列出一长串名单,一共151人,最后一句话是“名单根据历史材料整理,如有遗漏敬请谅解,并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名单按照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名单最后更新日期是2024年7月6日。
还有一个子栏目叫“历任处长”,按任职时间顺序依次是李直、邢汝霖、赵国珍、林秀葵、陈良浩、袁祥忠、焦棣、江茂泽、李小明、黄健全。
有人问,两份名单能说明什么问题?但作为在教务处工作过的人,看到这份名单,心里是会起涟漪的,连记者看了都很感动。这叫文化。邓丽君有一首经典歌曲《谢谢你常记得我》,字面上看是情歌,其实它的意境很远。
1960年教务处工作人员合影
记者曾见过第一任处长李直,那是1988年11月1日晚上,在南充校区外宾招待所采访他。他应邀回校参加30周年校庆,80多岁了,身材魁梧。旁边的老同事告诉记者,李老相当关心爱护教师,尊重老教师,重视教育教学改革,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是深受师生爱戴的教务处处长。后来当了副院长,分管教务处。
1965年,教务处组织全校教学大练兵、大比武。8月,在北京召开的石油院校教学改革观摩座谈会上,迟瑛琳、李光耀、张绍槐、潘建泉4位教师主讲的课程被评为样板课,两个自制的仪器获教具一等奖。“有第一必争”的精神,应该说自那时就诞生了。
按下快进键,20世纪90年代,教务处组织的教改项目“石油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建设”获得成功,其经验在全国石油高校推广,项目获得中石油教改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改成果一等奖。1999年,教务处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时任教务处处长江茂泽说:“这是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经过上几届教务处员工以及全校师生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学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结果。”2024年5月,西南石油大学原校长杜志敏回忆起江茂泽时,难过地说:“他参加了两次本科教学评估,作了很大贡献。没想到这么快就走了,我欠了江老师的。”
教务处的历史故事很多。这些故事告诉人们,教务处“力争一流”的传统已经有几十年了。
一条好经验
教务处有一系列好经验,最突出的一条,就是抓教育教学改革。
教务处好比企业的生产调度机构,部队的作战指挥中心,是教学系统的神经中枢。他们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核心是改革,抓改革就是牵住了牛鼻子,几十年未曾停息。近年来,教务处在改革总盘子下,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提质量。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石油精神为引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牵头完成的教学改革成果“油气行业高校一流本科人才‘四新驱动’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22年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是地矿油类高校唯一的一等奖,实现了四川省属高校22年来一等奖零的突破。今年4月,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简报(第147期)详细报道了这项改革成果和成功经验,指出,西南石油大学聚焦大庆精神引领、五育教育融合、双创教育改革、卓越师资保障,形成了“四新驱动”一流人才培养体系,为油气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人才,值得我省各普通本科高校学习借鉴。
二是强特色。弘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西南石大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厚基础、强特色、跨学科、重创新、个性化”一流课程体系。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43个、一流课程118门、高阶课程8门、思政与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3项,3个学院入选省级课程思政标杆院(系),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验收评价为“优秀”。
三是重实践。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构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新范式,天然气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全国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光伏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四川省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获批建设“四川省光伏产业产教融合综合示范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高阶思维培养,实施“一专业一品牌”“一生一赛”项目,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的年度排名从2012年第263位上升到2023年第16位,五年榜单排名持续提升,居四川省属高校第一。
翻开《西南石油大学史》,“教育教学改革”是高频词,一共出现79次,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没有断过。鲁迅曾云“北大是常为新的”,这里不妨借用一下:教务处是常为新的。
一支好队伍
教务处要干的事太多了。拟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订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总体规划,组织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建立教学工作规章制度;负责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立项、管理及成果评选、推荐,组织课堂质量考核、评价以及“梦蹊-课堂质量奖”的评奖工作,提出全校本科专业结构及专业设置、调整与改革意见,组织新专业申报;组织制订并实施专业建设规划、课程教学大纲……负责本科学生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负责编制全校教学日历;负责本科学生课程安排、课表编排,负责组织本科学生选课,负责教室调度。
教学上的事,小事也是大事,需要用心用情用智慧。教务处处长廖柯熹说道:“教务处不仅是‘生产队’,同时也是‘发展队’,手手都要抓牢抓好,抓出高质量。”
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
多亏有一支好队伍。
教务处现有正式党员25人,他们有担当,善作为,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里讲三个年轻人的故事。
郭艳梅在工作中
郭艳梅怀孕期间没有因为身体原因而减少工作。时值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促建”等重大工作开展的关键时期,与同事们一起熬夜加班准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等材料。2023年1月,她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被提拔为专业建设与教学研究科副科长。对她来说,这个岗位充满了挑战。
她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勤练公文写作能力,执笔完成了《西南石油大学本科学生辅修专业修读及辅修学士学位授予管理办法》《西南石油大学本科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等一批5万余字的重要方案和文件,这些文件把我校人才培养最新理念、教学改革最新经验融入字里行间,变成可操作的措施,这是需要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才能完成的工作。无论是专业课程建设,还是处理棘手的日常事务,她都能迅速理清思路,在领导的指导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她以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钟晓东“闭关”排课中
排课是不能有一丝丝差错的,这里的小错,到了教师那头、学生那头就是大错,要把“细心”和“责任”时刻牢记在心,教学运行科副科长钟晓东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排课不只是做到不出错,还要讲究科学,如时间分布要合理,课间转场要顺畅。如果教师自己选择的时间不合理,就要跟教师沟通更改,遇到停调课也得跟教师沟通,这样的沟通与调整,在每学期的排课过程中要发生上千次,每一学期的排课对于钟晓东来说,都是“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的常态。2020年春季学期,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本科教学工作安排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钟晓东按照学校“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的原则,按照学校教学安排及时制定并及时公布在线教学实施方案,确保了疫情期间本科教学秩序的稳定。2023年大运会在成都举行,我校部分场馆为大运会指定训练场馆,涉及较多师生,钟晓东按照要求,动态制定本科课程行课多个方案,涉及课程523门次,确保了本科教学工作的良好有序开展。
代依伶晚上经常加班
代依伶2019年入职教学运行科,一来就接到一项硬任务,参加网上阅卷系统升级工作,使阅卷系统数据与教务系统无缝对接。一天深夜,她的手机突然响起消息提示音,是老师发来的,便立马起床打开电脑,及时为老师处理网上阅卷信息。由此她想到数据能够快速优化的方案,便立即整理材料,第二天一早就与技术开发团队沟通。经过多次讨论,屡次修改,反复测试,程序不断完善,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达到预期效果。为了让教师们尽快学会使用新系统,她组建了“交流群”,全天候解答教师疑问,耐心详细地讲解网上阅卷操作流程,这种贴心的服务受到教师的高度赞扬。
2022年秋季学期因为疫情无法正常开学,开学前的补考无法按原计划进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代依伶想了三套方案,最后决定分批分段组织补考,确保每名学生都有公平考试的机会,这是真正为学生着想。她经常加班到深夜,每次忙完工作走出办公室时,身体虽然疲惫,但她心里却感到特别踏实。
这些小故事,在教务处每个人身上都不断发生着。
一直以来,教务处坚持抓队伍建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认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研讨等活动,持续提升党员的政治觉悟,锤炼党性修养。支部紧密联系群众,深入教学一线,设立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岗、先进示范岗,挂牌上岗,着实解决师生实际困难,锻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能打硬仗胜仗的党员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