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

您的位置:首页»外宣»正文

四川日报、人民网等媒体深度报道我校压裂酸化团队
来源:   作者:  编辑:  审核:  日期:2019-05-28  访问:

5月28日,四川日报、人民网、东方新闻等媒体以《西南石油大学压裂酸化教学科研团队:为地下油气修“高速公路”的铁军》为题,对我校压裂酸化团队进行了深度报道,并配文刊发了记者与团队牵头人、校长赵金洲的对话采访内容。川报观察等媒体也以图、文、视频等方式对我校压裂酸化团队进行了全景呈现。报道一经发出,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转载。

报道首先对我校压裂酸化团队进行了总体介绍。报道指出,压裂酸化团队致力于油气增产技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团队牵头创建了国内第一个油气藏酸化实验室,参与了中国各大油气田的压裂酸化技术攻关,自“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科技奖6项、省部级奖20项,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1500余篇,发明专利150余件,形成创新技术50余项,转化应用创新产值达2000亿元,为中国压裂酸化理论和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报道从“创新引领压裂酸化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火山口上干‘革命’,啃下高含硫气田开发技术‘硬骨头’”两大方面,对我校压裂酸化团队三代人接续钻研科研难题,在地下修建油气流动的“高速公路”的事迹进行了全面介绍。

报道说,西南石油大学压裂酸化团队接受了普光气田增产的重大攻关课题。团队成员夜以继日攻关,攻克了高压安全注入酸液、高温下酸液对管柱的腐蚀、硫沉积和酸液在地下流动无法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智能酸压技术,完成了“火山口上的革命”。此外,团队还致力于在页岩和煤层中修建“高速路网”,不仅拥有“路网”结构设计方面50多项发明专利,还研发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压裂液、支撑剂等“筑路”材料,创建了根据地面数据诊断地下“路网”建造行为的“千里眼”方法。这些成果在四川盆地和全国页岩气、煤层气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为四川盆地天然气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后,报道还以《为祖国加油 为民族争气 贡献科技力量》为题,刊发了团队牵头人、校长赵金洲与记者的对话内容。报道中,赵金洲对团队工作的意义、团队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团队的初心与奋斗方向等内容进行了深入阐释。(杨玉凤)

相关链接:

四川日报: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90528/217096.shtml

人民网:http://sc.people.com.cn/n2/2019/0528/c345167-32983601.html

东方新闻:http://mini.eastday.com/a/190528073237442.html

川报观察:https://cbgc.scol.com.cn/currentaffairs/143659

四川日报截图

人民网报道截图

川报观察报道截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