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地见效,理学院努力实施《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西南石油大学学生“讲”“赛”“践”专项活动方案》,取得了较好效果。
坚持统筹兼顾,确保顶层设计行稳致远。学院党委将“讲”“赛”“践”作为重要任务,顶层谋划,访企拓岗明确市场需求,将活动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未来发展相结合,突出“点、线、面”三维协同,狠抓谋划部署。坚持点上发力。推动高数直播课、数理文化节、“数海导航·研途无忧”系列活动等精品项目“出圈”。其中,高数直播课已成为学校高等数学课程的课外延伸与有力补充,至今已开展9期74讲,覆盖超4万余人次。坚持线上延伸。将入学至毕业阶段化活动串联,构建涵盖迎新晚会、鲑鱼计划、评奖评优答辩、实习实践、模拟面试、论文答辩等成长路径,逐层逐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坚持面上联动。充分利用主题班团会、党组织活动、与“理”同行榜样力量展示等活动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线上线下育人格局。突出重点、点线面结合,既扩大覆盖面,又找准潜力股,既让人人受锻炼,也要力争让优秀代表逐步走到更高平台接受锻炼。
陈周繁讲述《函数与极限》
坚持引育并举,确保协同高效全员响应。“要从中国最生动鲜活的‘实践’出发,在全院范围内营造‘敢讲、敢干、敢创’的良好氛围。”理学院党委书记杨雁在推进学院“讲”“赛”“践”具体工作时说到。
为响应工作号召,学院教师率先垂范,辅导员薛静、李梦分获学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三等奖,辅导员周缘获“梦溪-课堂质量奖”三等奖,辅导员和晋、薛静录制“青年党员说”,教师刘玲伶、任薪曲参加师生演讲比赛,充分发挥师带生引导作用,与学生共成长、同进步。
任薪曲参加师生党员讲演比赛
辅导员薛静参加了三次学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谈及参赛初心,薛静说:“经历了从优胜奖到二等奖,再到荣获一等奖的心路转变,这一路走来,我不仅在理论高度上有所精进,也在实践深度上深度赋能。同时,我现身说法,鼓励同学们勇于表达、主动发声,助力他们突破自我。”
薛静在学校第九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现场
“AI评委代替人类评委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在主题班会改革试点班级、人工智能专业2024级2班的主题班会上,班长胡琦正在对即将开始的辩论赛选题、规则以及评审细则进行讲解。辅导员李梦说到,通过巧妙融合学科专业知识与辩论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边界与影响,加深同学们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与预见。
班级主题辩论赛
面对当前缓就业、慢就业的现实,辅导员杨猛给出了他的应对方案,通过开展“告别假努力·学会真自律”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视就业现状,激发内生动力,培养切实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
“告别假努力·学会真自律”主题班会
“太好了,学校把辩论赛纳入讲赛践系列活动了!”得知学院正在组建主题辩论赛团队的时候,任思嘉高兴万分。辩论赛这颗种子萌芽在任思嘉的高中时期,大一时加入学校辩论社团,但因缺乏引导与支持,悉心准备2个月之久的辩论赛因对方辩友的时间冲突无疾而终,让她深感遗憾。今年10月,尽管紧锣密鼓地备战JAVA考试、已进入大三年级的任思嘉仍抽出时间,主动招募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准备享受“辩论”的乐趣。
“因为是初创团队,前期推进较为艰难,伙伴们确实靠热情在支撑,与经管院开展第一次辩论也让我紧张了许久,随着赛程的不断推进,伙伴们的悟性不断被激发,团队层层挑战、过关斩将,最终站在决赛现场的舞台。”谈及学校推行的“讲”“赛”“践”改革措施,任思嘉表示:“我深感学校对同学们在讲与赛方面的支持与引导的重要性,这为志于讲、乐于赛的同学们搭建了宝贵平台。”
任思嘉获2024年“梦溪·铸魂”主题辩论赛总决赛“全程最佳辩手”
“在新都这片土地上成长的我,从小就沐浴在王铭章将军的光辉事迹之下,心怀爱国情怀与报国之志……”李琪洋站在“梦溪青春心向党”师生党员演讲比赛决赛的舞台,分享他的能源报国之路。在最初收到动员支部党员参加演讲比赛的通知时,李琪洋内心仿佛被两股力量拉扯,一方面是对自己缺乏演讲经历的深深忧虑,担心站在台上时会紧张得忘词;另一股更为强烈的意愿在他心中激荡,是否要去勇敢挑战一下自己?用声音传递思想,用情感触动听众。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经过院赛、初赛及决赛的激烈角逐,李琪洋终获学生组决赛特等奖。
“钻头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石大人为国奉献的坚持和努力。”来自理学院南充校区的陈富琴同学获得了师生党员演讲比赛一等奖,她讲述了自己在校史馆探寻初心,看到镇馆之宝三牙轮钻头的故事,以此鼓励青年学子在能源强国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竞逐光明未来。
李琪洋在党员演讲比赛中荣获特等奖
陈富琴参赛使用的3D打印钻头道具(理学院电科2024级胡博睿作品)
暑假期间,理学院团委组织34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祖国各地,“汉月藏星”实践队赴稻城县热光村开启了一场汉藏文化的交流碰撞;“龙鳞理韵”实践队在四川省图书馆体会文化传承脉络与不朽魅力,让非遗在欢声笑语中得以传承……
坚持学科驱动,确保三全育人卓有成效。学院立足学科优势,瞄准科学计算、人工智能等学科前沿,把“讲赛践”“建”在专业学科上,探索基于学科竞赛的教育引导模式,积极推动“人人入队”,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研讨活动。
学院院长宋国杰说到,学科竞赛可以检验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更能提升学院整体教学质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老师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打牢基础、更新知识,钻研理论、掌握技能。
2024年,理学院1100余人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学生获国家学术科技奖励196人次,获省级学术科技奖励220人次。其中,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3项(数学专业类参赛获奖历史突破);在近日公布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决赛结果中,理学院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学校总成绩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二名。侯劭丹、郑雯娟、吴玉龙所在队伍获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全国第二名,作品入选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案例库(2024年西南地区省属高校唯一)。
“回首向来萧瑟处,满是风景皆是晴”。这是杨丽娜在参加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后的真情流露。“在最初对赛题的迷茫、对弱磁场知识的欠缺、对各种软件的不熟悉,到如今成功拿到国一,我深刻认识到世上没有‘躺赢’的捷径,奋斗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感谢学院提供的‘人人入队’机会,让我能于高山之巅见大河奔涌。”
杨丽娜(右二)参赛团队合影
理学院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坚持三确保”,持续创新“讲”“赛”“践”活动形式与内容,不断探索更加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时代需求的教育模式,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拓宽资源整合的渠道和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和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