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菁英风采 |正文

菁英风采

党建基石 创新灵魂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12日    作者:    编辑:wn    审核:    点击:[]

党建基石 创新灵魂

党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无数的中国共产党员正是在党性的指引下,用坚持和执著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中国科学界震惊世界的两位风云人物,一位是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博士,另外一位是海归科学家施一公先生。

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立志学习生药专业。这是个富有挑战的传统中医药专业。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1971年,她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这是长达20年的坚持,才有的成果。)

1972年,她成功分离出具有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1979年,她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虽然那个时候的她还不是党员,但党员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的精神,在她的身上已经得到最好的诠释。

1981年,她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从事生药基础研究。虽然这条路走起来很艰辛,很漫长,甚至可能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她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的历史责任。就这样她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又是30年。

201510月,对她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用竭尽一生的心血,从事生药基础研究60余年。到底是什么让她坚持基础研究60余年——这就是党性。在党性的指引下,她挡住了金钱和名利的诱惑。发自内心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最终让她在人类医学史上留下浓重一笔。作为大学生,我们最需要的也是坚持,坚持积累,坚持创新,终究会帮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接下来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另外一位震惊世界的中国科学家——清华大学的副校长施一公。施一公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几年前,施一公放弃终身教授身份和美国国籍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出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他的团队于今年821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连续在线上,发表了两篇由中国科学家研究“剪接体”的论文,揭开了剪接体的结构之谜,实现了世界级的重大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

施一公和屠呦呦都是在以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的党性的指引下,坚持创新,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我们大学生,怎样做好自己的研究呢?唯有坚持国家利益,坚持人民的利益,刻苦钻研,坚持创新,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在科学研究这条道路上,我们不去看重个人待遇的高低,我们更看重对国家贡献的大小,对科学贡献的大小;在生活上知足常乐,而在为人民服务,为国家贡献的层面上永不满足。

曾强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一

 

 

上一条:材料学子在探索中提升自我,用点滴汇聚成长——第二届就业岗位描述大赛决赛 下一条:校团委老师走访了解我院基层团建创新案例

关闭

版权所有 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学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联系电话:028-83037406 邮编:610500